提前制定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清晰地了解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大家在制定教案时,应该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实现个性化教学,以下是400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社团活动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社团活动教案篇1
1.初中数学教案模板
1.课题
填写课题名称(初中代数类课题)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发现、探究)的过程,提高......(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2)教学难点:易错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4.教学方法(一般从中选择3个就可以了)
(1)讨论法
(2)情景教学法
(3)问答法
(4)发现法
(5)讲授法
5.教学过程
(1)导入
简单叙述导入课题的方式和方法(例:复习、类比、情境导出本节课的课题)
(2)新授课程(一般分为三个小步骤)
①简单讲解本节课基础知识点(例: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步骤)。
②归纳总结该课题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尤其对该注意的一些情况设置易错点,进行强调。可以设计分组讨论环节(例:分组讨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归纳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步骤,设置系数化为一,负号要变号的易错点)。
③拓展延伸,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题目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设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题,学生再次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再次巩固不等式的解法)。
(3)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本节课的收获。
(4)作业提高
布置作业(尽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所创新)。
6.教学板书
2.初中数学教案格式
课程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学时 / 周学时: /
开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至第 周
授课年级、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章节名称
2.教学目的
3.课时安排
4.教学重点、难点
5.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等)
6.复习巩固与作业要求
7.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
8.教学参考资料
9.教学后记
3.初中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授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 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作讲评)
算术法:(328-64)÷44=264÷44=6(辆)
列方程: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可得44x+64=328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13+x=(45+x)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把x=3代人方程(2),左边=13+3=16,右边=(45+3)=×48=16,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3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这种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这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可以据此检验一下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问: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动手试一试,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
同样,用检验的方法也很难得到方程的解,因为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数,该从何试起?如何试验根本无法人手,又该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3页练习1、2。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五、作业
教科书第3页,习题6.1第1、3题。
社团活动教案篇2
一、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动机分析
中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是很高的,中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满足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要求,促进了学生体育专长的发展,课余锻炼时间得到了增加,更有利于学生在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喜好和专长。但是没有组织的课余活动存在着较多的弊端,如:安全隐患、活动的效果、器材的管理、场地的分配等等。我校20xx年下半年开始尝试实施体育社团组织活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人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动机,
主要有:体验体育乐趣、提高运动水平、扩大交际范围、防止发胖、缓解紧张学习、健美体魄、增强体质等。调查发现诸多动机中以缓解紧张学习、提高运动水平、增强体质为多,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性是很强的,大部分学生是带着较好的目的参与体育活动的。但是以往的以班级为主的课外活动形式,不能满足学生个体对体育的多元需求,导致参与性不高或者秩序混乱的局面,学生在运动兴趣的满足和运动技术的提高等方面得不到较好的体现。所以,中学学校体育活动课以社团的形式开展,延续了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自身体育素质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二、学校社团的类型分析
学校实施体育社团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本人调查了学校各体育社团的参与人数情况,以球类为主,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而参与健身操、武术、田径的人数相对较少。学校本来设想开设体操社团,但是因为学生报名参与的人数少而没有实施。分析原因主要有几方面的限制和影响:一是学校现有体育场馆设施条件,比如学校的篮球场地、足球场地基本符合学生人数的需求,而体操房、健身房基本没有或者设施不齐全;二是体育运动项目的普及性和娱乐性。球类运动项目在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和娱乐成分较高,所以参与的人数也最多,
例如:田径场各校都有,但以田径运动项目形成的社团人数很少,就是因为田径的普及性和娱乐性不强;三是与社区体育活动的设施条件有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许多新建社区都有一些体育配套设施,如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篮球场等,学生在假期或休息日,都可以在社区的体育场地活动,而有的项目却没有办法进行,如体操等;四是与学生对体育的价值认识程度有关。很多中学生只认识到体育活动的娱乐价值,而对其健身价值不是很重视,学生普遍认为田径运动、体操运动是专业的训练,而且单调枯燥,缺乏实际的锻炼价值。
三、中学体育社团活动的效应分析
1.运动效应
中学体育社团活动的实施,把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学生组织到一起,不受体育教学计划和课外体育活动安排的束缚,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采,为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才
提供了可能,它反映了中学生的运动价值取向已向娱乐、交往、竞争等综合方位转化。预防了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为学生健康地参与体育运动提供了条件。同时,提高了学生个人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学生搭建了展示体育才能的平台。
2.社会效应
中学体育社团的成立与发展,积极推动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丰富了中学生的文化生活,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缓解了紧张的学习生活。体育社团中涌现出许多的专门性人才,为学校业余训练提供了人才基础。同时,促进了学生在校外的体育活动,带动了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减少了学生因为无爱好的体育项目而迷失于网吧等场所,推进了社区文明的建设。
3.课程效应
中学体育社团活动的实施,主要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自我选择运动项目的机会,为学生发展一两项体育特长提供了平台,这恰恰符合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理念。为更好地实施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选修课教学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可能,推进了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4.教学效应
这种模式打破了原有的班级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采用多种体育社团教学就是体现了人性化课堂教学,
做到了体育课的完美补充。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学习内容、时间和教师,还可以做好自我评价。教学内容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弱化竞技成份,突出娱乐性、健康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和自身发展,把学生真正吸引到阳光课堂中来,遵循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养成了自觉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中学体育社团活动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学校主管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以正确的引导和管理使之健康发展。制订社团活动制度和规则,使社团制度化、活动规范化。第二,创造必要条件,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场馆进行活动,进一步促进学校群体活动的蓬勃发展。第三,充分利用培训班、体育课堂等形式给予引导和提高水平,使之向提高整体运动水平和文化素养方向转化。第四,加强课堂教学与体育活动课社团活动的结合。
第五,加强社区体育活动的调研,促进体育活动课社团活动的延续。第六,加强社团活动的指导,既要发挥学生的组织能力,还应该发挥教师的技术技能的指导作用。第七,定期组织学校的班级体育比赛,使社团学习的学生能够为班级争光,体现社团学习的价值,激发其他的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及明确社团活动的价值。
社团活动教案篇3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讲述《什么是朗诵》,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朗诵,明白诵读的趣味性,可以更好地让孩子们热爱上朗诵!
二、 教学重难点:
1、把上节课诵读的《我骄傲,我是人》进行有声有色的表演。
2、孩子们边诵读边表演动作,使《我骄傲,我是人》变得声美形美,成为童音社团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教学过程
1、老师讲述什么是朗诵。
2、组织学生将上节课诵读的《我骄傲,我是人》进行有声有色的表演。
3、学生们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吟诵。
4、指导诵读。
读出情感美,读出节奏美,二者兼有,就能读出诗歌的'韵味美。
5、同学们展示。
a、个人展示
b小组展示
c以喜欢的方式展示
四、
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朗诵,明白诵读的趣味性,可以更好地让孩子们热爱上朗诵!
社团活动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毛笔。
2、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3、认识和运用各种笔法。
过程与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一块瑰宝。
教学重点
1、掌握中锋用笔
2、体会和控制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教学难点:藏锋、回锋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毛边纸
教学过程:
一、执笔
1、对毛笔的认识
我们谁都见过毛笔。在我国,创造毛笔的历史已经有五六千年了。据文物考证,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了毛笔。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最早的毛笔实物,是1954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的战国楚墓中出土的毛笔。毛笔的笔头一般都是兽毫做的,柔软而有弹性,它能写出轻重浓淡、干湿枯润、方圆多变的笔画来,也正因为如此,毛笔书写才富有魅力。
2、执笔法
人们普遍采用的执笔方法是五字执笔法。五字执笔法也叫“拔镫法”。它的特点是五指齐力,既可紧执笔管,又舒适自然,便于书写。五字执笔法将执笔的方法及五个指头的职责作用概括为五个字,即:擫、押、钩、格、抵。
擫,即用大拇指指肚贴住笔管左侧,与食指相对用力。
押,食指中关节上突,指尖下倾,用指头的指肚处触管,与拇指相对用力。
钩,中指弯曲,与食指轻轻相并,指尖下倾,指肚触管,钩住笔管向掌心方向用力。
格,无名指爪肉交界处抵住笔管,用力与中指基本相对。
抵,小指自然弯曲,贴在无名指旁边,辅助无名指用力。
3、书写方法
(1)用腕法——枕腕法、悬腕法、悬肘法
(2)发力法——运指法、运腕法、运肘法
(3)执笔——执笔高的字飘逸,适宜定行草或草书,但易浮滑;执笔低的字沉稳,适宜写篆、隶、行、楷,但易呆扳。
(4)身法——坐势、立势
小结;
对学生进行人文,低年级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板 书 设 计
执 笔 法-----擫、押、钩、格、抵。
书写方法----用腕法 发力法 执笔
课后反思:
通过第一堂课的学习,我对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没有学习书法的基础,连基本的抓毛笔的姿势都不会,因此本节课对学生的坐姿,以及对毛笔的种类,构造,保养,抓笔姿势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学生对书法艺术的魅力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在好奇中期待新的知识。
社团活动教案篇5
课程安排:
一、素描入门
课程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
讲授内容:讲授素描的基础知识,欣赏素描名作
实践内容:素描用笔训练
石膏写生
课程准备:正方体几何石膏体、衬布
讲授内容:素描艺术的特色和常规作画步骤
实践内容:正方体石膏几何形体写生(有基础的学生进行其他石膏练习)
二、石膏写生
课程准备:锥体、球体
讲授内容:明暗三大调子的讲解
实践内容:几何形体(锥体)写生
三、静物写生
课程准备:苹果、香蕉等水果、衬布
讲授内容:静物写生用笔的特点
实践内容:水果的素描写生
四、静物写生:
课程准备:青椒、辣椒等蔬菜
实践内容:蔬菜的素描写生
五、水粉临摹
课程准备:范画
讲授内容:色彩的基本知识、基础色调、临摹的要领
六、水粉写生
课程准备:啤酒瓶、易拉罐、盘子、水果、衬布
讲授内容:色彩的基本知识、基础色调
七、速写
课程内容:小家电、自行车等
讲授内容:速写的要领以及用笔
实践内容:慢写过度到速写
八、速写
课程准备:人物速写
讲授内容:人物速写的特点、衣摺的处理
九、默画
课程准备:静物默写
讲授内容:默画的一般方法
十、欣赏总结课
名作欣赏+学生个人作品展览
课程说明:美术兴趣小组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重视美术专业训练从素描、色彩、速写等方面入手,从而解决课堂中难以解决的美术学习问题。为同学将来从事美术专业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