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制定教案时,会参考最新的研究,确保教学理念的前沿性,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结合,教案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下面是400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小豆豆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小豆豆教案篇1
设计意图:
篮球运动可能是幼儿园目前最适合孩子的运动项目之一,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兴起了篮球热。很多幼儿园老师通过强化训练把篮球技能放在了第一位,这是不太恰当的。怎么通过游戏来培养孩子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才是我们最应该去研究和探讨的!
活动目标:
1、复习原地运球,练习行进间运球
2、提高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注重幼儿非优势肢体的发展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1、集合整队,师生问好
2、跟着老师做手脚拉伸的动作,特别是手的拉伸为之后的篮球活动做准备3、绕着场地跑3-4圈,注意观察孩子的摆臂并提醒纠正个别摆臂错误的孩子
二、基本部分
1、原地单手运球练习(游戏:大灰狼来了)老师说"大灰狼来了"的时候小朋友要抱好球,(抱在肚子上,放在头顶等)否则球会被大灰狼抢走。注意提示孩子用不同的手原地运球!
2、行进间单手运球练习(大灰狼来了)小朋友在固定的范围内(用雪糕筒围成一个圈)自由运球,当听到大灰狼要抓某个(些)小朋友时,这个(些)小朋友要运球躲开。
3、游戏:捡豆豆菜地里的豆豆成熟了,小朋友要把地里的豆豆捡回家。(要求:捡豆豆的时候另外一只手必须还在运球。)
三、结束部分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拾并把捡来的豆豆送回家。
中班小豆豆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描述故事主人公的生气情景。
2、了解主人公的情绪发展过程,知道自我调节情绪的方式。
3、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8-15页。小熊、长颈鹿形象的毛绒玩具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你们有生气的时候吗?哪些事情让你生气?
1、我们一起听豆豆生气的故事。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2、豆豆为什么生气?他说了什么,他的哪些动作表现了生气?
3、你的玩具让其他小朋友玩一会儿,你会生气吗?
二、分段进行理解。
1、教师讲述故事第1段至和第5段,并配合肢体动作和神情的表现。
2、引导幼儿仔细阅读。
3、豆豆生气的时候,肚子里的一团火呼呼地冒出来。你能看出来吗?
4、豆豆生气得跺脚、喘粗气,你能看出来吗?
5、豆豆把枕头踢到了谁的身上?
6、枕头踢到小熊和小鹿身上,它们心里难过吗?
三、豆豆怎样不生气。
1、结合《豆豆生气了》后三页画面,教师讲述故事。
2、教师抚拍、安慰毛绒玩具:别生气,别难过。
3、引导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与言语。
4、豆豆深呼吸,"吸——呼——"又看看蓝天和白云,慢慢地就不生气了。
教师小结:我们也像豆豆那样深呼吸,想着天上的白云柔柔的,软软的。我们也就会不生气了。
四、我的豆豆。
如果你是豆豆,你觉得这样做好吗?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让自己的妈妈来体会你的心情呢?
附故事《豆豆生气了》
豆豆生气了,很生气。妈妈总是把豆豆的玩具拿出来给别人玩,还把豆豆最喜欢的小熊和长颈鹿也让别人玩。小熊和长颈鹿天天陪着豆豆睡觉,怎么能让别人抱呢?豆豆大声叫喊起来:“真讨厌,妈妈真讨厌!”
豆豆很生气,肚子里好像有一团火。
豆豆一生气,那团火就会从眼睛里冒出来。豆豆看到哪里,那里的东西就会生气,就会着起火来。
豆豆像狮子一样大叫,跺脚,“呼哧呼哧”地喘粗气。他把枕头踢得飞起来。
枕头压在小熊和长颈鹿身上,小熊和长颈鹿吓坏了。
小熊和长颈鹿很难过,豆豆抱住它们,轻轻地吹。“呼——呼——”就像妈妈给孩子轻轻地吹。
豆豆想到了妈妈,想到妈妈吹出的气真好闻,真舒服。小熊和长颈鹿不难过了,豆豆也不生气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呼——”又深深地吸气,呼气。
豆豆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他觉得心里好多了,这会儿应该出去和朋友一起玩了。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中班小豆豆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看看,比较黄豆、赤豆、绿豆,并说说其特征及用途。
2、了解、认识各种豆类食品,激发幼儿喜欢吃豆类食品。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个豆罐(黄豆、赤豆或绿豆)。
2、相对应的豆制品及照片。
3、豆宝宝介绍自己的豆制品的录音。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1)幼儿摇摇、听听、猜猜豆宝宝。
师:“今天,我们这里有很多的豆宝宝,你们愿意和它们一起玩吗?”
幼齐:愿意。
师:“那好,我们轻轻把小椅子下面的豆罐罐拿起来,请你轻轻地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里面藏了哪位豆宝宝?”(幼儿自由交流)
(2)幼儿打开罐子,看看里面到底藏了哪种豆宝宝?
幼a:黄豆。
幼b:红豆。
幼c:我的是绿豆。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通过摇摇、听听、猜猜,一下子激起了他们的兴趣,把他们引入了活动中,为下面的活动作了铺垫。)
2、自由探索。
(1)听听、看看、说说三种豆宝宝的不同。
师:“老师这边也有三个豆罐子,我来摇一摇,你们听听会发现什么小秘密?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幼齐:不一样。
师:“为什么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呢?”
幼a:因为里面装得豆豆不一样。
幼b:有的豆豆小,有的豆豆大。
幼c:因为有的是绿豆,有的是赤豆。
幼儿自由取出一粒豆宝宝,看看长得怎么样的?和旁边的小朋友的比比,看看是不是一样的?
师:“看看你的豆豆是长得怎么样的?和你好朋友的有什么不一样啊?”
幼a:我的豆豆是红色的。
幼b:我的是绿色的,是绿豆。
幼c:我的是黄豆,比多多的绿豆大。
幼d:我的和米沂的也不一样的,我的是红色的,她的是黄色的。
(评析: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自由探索、自由讨论,通过和好朋友的豆豆的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孩子们的知识,是他们自己找到的、自己发现的,因此在此他们也玩得很开心,同时也自己得到了想要的知识。)
(2)送豆宝宝回家。
师:“它们的颜色、大小、形状不一样,那把你手里的豆宝宝送到它们的家里去吧!”(幼儿根据豆豆的标记送它们回家。)
(3)幼儿讨论:你喜欢哪种豆宝宝?为什么?
幼a:我喜欢黄豆宝宝,它可以变成豆腐吃的。
幼b:我喜欢绿豆宝宝,我吃过的。
师:“对,豆宝宝的本领可大了,它能做成很多好吃的食品。现在,我们就去参加一个豆制品展览会,看看你喜欢的豆宝宝变成了什么?”
3、幼儿交流讨论:
(1)你喜欢的豆宝宝变成了什么?
幼a:我的变成了豆腐。
幼b:黄豆宝宝变成了豆浆。
幼c:我的是绿豆汤,是绿豆宝宝变的。
幼d:豆沙是红豆宝宝变的。
(评析:通过这一环节,发现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还是很丰富的,在家常见的、常吃的一些豆制品还是可以认出来的。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食品,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2)把豆制品送到相应的豆宝宝那里。
(3)看照片,请豆宝宝检查。(听录音)
(评析:孩子们自由选择,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送它们回家,再看照片、听录音让孩子们自己检查、自己发现错误,以他们为中心,提高他们的参与性,同时在集中注意力看听时,对豆制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4、小结:小朋友们真棒,豆宝宝很开心,要谢谢你们。豆宝宝不仅可以做这么多好吃的食品,而且都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所以我们要多吃、常吃豆制品,让我们身体长得棒棒的!
活动评析:
本次活动采用农村特有的资源:黄豆、赤豆、绿豆,这三种豆也是孩子们常见的、比较熟悉的,较为他们接受。在活动中,让孩子们摇摇豆罐、听听声音、猜猜豆豆,一系列的自由探索,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不仅掌握了一些豆豆的特征和用途,还知道了它们所做成的相应的豆制品,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以孩子为中心,自主性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中班小豆豆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了解歌词熟悉旋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唱歌曲。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小围裙
2、每人一把小铲子
3、炒豆豆的录象。
活动过程:
1、观看录象,引入课题
t:“美丽的秋天来了,许多庄稼都丰收了!黄豆也成熟了,我们来看看老爷爷、老奶奶在干什么呢?”(教师播放录象)
t:“他们在干什么呢?”(幼儿看,教师介绍打豆豆、炒豆豆的内容)
t:“有什么颜色的豆豆啊?豆豆在锅里还干什么了?”(认识黄豆和青豆,知道豆豆还在翻跟头呢!)
观看完,教师
t:“他们刚才在干什么啊?”(幼儿说说,帮助幼儿回忆)
2、熟悉歌词
t:“刚才他们在炒豆豆!”(教师有节奏的说歌词)
t:“你会象我一样来炒豆豆吗?”(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念歌词)
3、学唱歌曲
t:“今天我来做妈妈,给你们炒豆豆吃!”(教师系上围裙)
t:“我这还有一首关于炒豆豆的歌曲呢!想听吗?听仔细了!”(教师清唱)
t:“还想再听一遍吗?”(再次倾听,加上钢琴伴奏)
t:“今天我用我的小手当铲子也来炒炒豆豆!我们一边炒一边唱!”(教师带领幼儿边动作边唱)
t:“我请来了小铲子,我们一起用小铲子边炒边唱!”(教师带领幼儿边做边唱)
4、活动延伸
t:“豆豆炒好了,好香啊!”(教师做闻豆豆的动作)
t:“你闻闻香不香?你来尝一尝!给旁边的小朋友吃一吃!”(幼儿做动作)
教师唱第二段歌词,引导幼儿送给别人吃
活动反思:
在幼儿阶段,音乐的重点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培养幼儿审美能力,首先得帮助幼儿感知、理解、熟悉音乐语言。本次活动的乐曲简短,歌词简单,活动进行之前幼儿已经很熟悉,民间韵味有了较深的感受,在充分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情节和动作的创编,自主体验、表现了对游戏音乐的审美感受。
中班小豆豆教案篇5
教学意图:
歌表演也是幼儿园音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能有效的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开阔幼儿视野,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幼儿通过歌表演,体会到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发情怀,愉悦身心。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捡豆豆》。这是一首带有京味的儿童歌曲,可以在中国传统节日的时候或了解中国民俗民风的时候演唱,或在元宵节或玩脸谱的时候,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首歌只有在京胡的配奏下,才会有京曲的韵味。为了让孩子更感性地体会歌曲的韵味,可以配合一些京剧的表演身段,来表现这首歌曲,帮助孩子理解和更喜欢这样的音乐。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接触京剧旋律,对京剧感兴趣。
2、初步了解歌曲旋律特点,感受歌曲中特有的京剧韵味,并学唱歌曲。
3、激发表现欲,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教学准备:
1、京剧录影vcd。
2、小竹篮若干。
教学过程:
一、欣赏老师表演“捡豆豆”(动作提示附后)
议论:你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觉?
——提示孩子感受京剧。为了让孩子比较鲜明地感受京剧,老师在表演的时候,应该穿上相应的服装。
幼儿:这像唱戏一样的……就像穿上那种红红绿绿的衣服……脸上还弄得花花绿绿的,大花脸的样子……
二、欣赏京剧片段
议论:京戏和我们平时的唱歌、跳舞有什么不同?
幼儿:京戏的脸要画过的……京戏边唱边做动作……京戏衣服都是古代的(也有穿现在的衣服,只是很少)……京戏唱起来和歌不一样的,音要拖得很长的……京戏不是用钢琴伴奏的,而是用这种琴伴奏的(这叫京胡)……京戏里的人还会武功的……
三、学唱歌曲
1、提着小竹篮,跟着老师边唱边舞。
——如果孩子对京歌的歌词旋律,不太清晰,可以听钢琴伴奏的歌曲。但是表现时,还得用京胡来伴奏。
钢琴伴奏时,孩子如同唱一般歌曲一样,但是,京胡伴奏,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把嗓子提起,这时,京歌的味道就很浓了,孩子们也为自己的变化而兴奋,于是兴致大增。
2、孩子表演,老师配上京剧的锣鼓节奏。
——这个活动,可以让孩子在角落学习中继续把玩,直到可以为i大家演奏或伴奏。
活动中,许多孩子对京胡非常感兴趣,所以,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玩一玩京胡。
附儿歌:《捡豆豆》
教学反思:
歌曲《拾豆豆》是一首富有京剧韵味的歌曲,它的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描写了孩子捡豆豆的趣味画面。很适合大班幼儿学习。在整节活动中,幼儿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自由的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爱。由于幼儿知识经验的缺乏,对歌曲中特有的京剧韵味并没有感觉出不同,还有,由于幼儿热衷于表演,对歌曲的演唱显得不太认真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