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教案能够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一份灵活的教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确保教学的适应性,400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箫二年级音乐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箫二年级音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自然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新疆是和好地方》和《我爱雪莲花》,并能用简单的维吾尔舞蹈动作进行歌表演,表现出乐观积极、开朗的歌曲情绪。
2.能用合适的动作表现《新疆好》三个不同乐段的音乐。
3.认识反复记号,并能在实践中合适运用。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学唱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
1.拍击铃鼓模仿切分节奏直接进入,初步聆听歌曲。
2.轻声按节奏朗读歌词,掌握歌曲较快的节奏和字词的难点。
3.跟琴自学第一段歌词,注意歌词吐词清晰。
4.跟琴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感受歌曲热情、自豪的情绪和欢快的.速度。
5.跟琴学唱二三两段。
6.完整跟伴奏演唱。
7.拍击节奏为歌曲伴奏。
二.欣赏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
1.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说说歌曲唱到了哪些美丽景色。
2.分段聆听,体会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等特点。
3.教跳简单的新疆舞动作。
4.模仿冬不拉的演奏动作,参与歌曲表演。
5.复听全曲,结合视频了解新疆民风民俗,介绍演唱者和作曲。
第二课时
一.学唱歌曲《我爱雪莲花》
1.聆听录音,帮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2.同听唱、师生接唱等方式学唱歌曲。
3.纠正高音曲的发声方式。
4.认识和体验歌曲中的反复记号。
5.为歌曲创编新疆舞蹈动作。
6.进行歌表演。
欣赏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一号》
1.聆听第一乐段,体会音乐出现的次数,以及节奏、情绪、力度的不同。
2.聆听第二段,用音乐线条表现音乐情绪和旋律的变化。
3.聆听再现的乐段,用节奏为其伴奏。
4.完整聆听全曲,完成书中作业。
课后反思:在欣赏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这首歌时,以参观新疆的风光,特产及宝藏为线,渗透歌词教学,让学生不断熟悉旋律,从无意的注意中形成有意的记忆。当提问“你要用什么方式表达你的心情”时,同学们不由自主的随着音乐载歌载舞,谢准一同学很有创意的拿了一张椅子的面抱在怀里当琴弹,让人忍俊不禁。这节课从欣赏歌曲到节奏律动的层层深入,在扩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大大增强了学习效果,结束本课的学习时,学生似乎意犹未尽……
箫二年级音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唱《郊游》使学生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过程与方法: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3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自信、有表情、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
教学方法
启发法、情景创设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
(教师范唱《郊游》歌曲。)
(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
二、新课讲授——熟悉旋律:
1、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做乘车动作去郊游:
请学生用动作模仿出坐交通工具去郊游的样子。
2、ppt出示春天的田野等一些图片,并请同学们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春天。进而引出歌曲歌词,让同学们熟悉歌词。
3、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用舞蹈动作表示出春天美丽的景色。
4、熟悉了旋律和歌词,教师开始弹奏钢琴教唱。
5、歌曲中三、四、五是难点,学生唱歌时容易出错,因此多次重复,带领同学们反复演唱。
6、播放伴奏,完整地唱歌曲:
7、增加难度,让同学们用手拍桌子,敲打节奏。
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们分小组上来表演歌曲,一组唱歌、一组跳舞、一组用打击乐伴奏,之后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最后老师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四、小结与作业
请学生一起总结出本节课教学内容。
布置作业让同学们回家把这首歌曲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板书设计
主要以ppt形式呈现。
箫二年级音乐教案篇3
教学目标:1、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2、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重点: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2、《国旗国旗真美丽》
(1)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提示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
(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
(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随录音填唱歌词。
(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歌儿学的快。
(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
(7)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表演《国旗国旗真美丽》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录音,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
(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学生讨论。
箫二年级音乐教案篇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欣赏管弦乐合奏和合唱《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
2.在欣赏《长江之歌》时能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歌曲表现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
2.欣赏《长江之歌》
(1)简介《长江之歌》。
(2)欣赏管弦乐合奏《长江之歌》,请随着音乐用手划出旋律线。
(3)朗读歌词,体会情感。
(4)复听,体会合唱与独唱的不同。
3.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
(1)欣赏范唱录音。
(2)与学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
(3)随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保卫黄河》、欣赏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保卫黄河》,并尝试进行轮唱。
2.在欣赏《黄河船夫曲》时能体会民歌与劳动的关系以及民歌的质朴、形象和感染力。
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黄河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交流知道的有关黄河的情况。
2.欣赏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1)简介《黄河船夫曲》
(2)欣赏男声独唱《黄河船夫曲》
(3)跟录音轻声哼唱,并初步学会这首歌曲。
3.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1)听赏歌曲录音。
(2)随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3)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轮唱)。
(4)启发和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运用了“轮唱”的演唱形式,并能领悟到采用轮唱是为了更形象地表现抗日浪潮遍布中华大地、此起彼伏的壮观场面。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歌曲《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欣赏轮唱曲《保卫黄河》,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及其不朽作品《黄河大合唱》,对作曲家表示敬仰之情。
2.更熟练、更富有表情地演唱《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
教学过程:
1.导人: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2.师生共同阅读课本上的连环画:了解一下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3.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听赏《黄河大合唱》的录音资料。
3.复习歌曲《长江我的家》
(1)随范唱录音带歌唱。
(2)随歌曲伴奏带歌唱。
(3)随琴声学习前16小节歌谱,学会_×的节奏。
(4)按课本上的规定,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随伴奏带歌唱,领唱可先由教师担任,后由学生担任。
4.复习歌曲《保卫黄河》
(1)再次欣赏轮唱曲《保卫黄河》。
(2)随伴奏带齐唱几遍。
5.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动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的能力。
2.通过对音乐姐妹艺术的收集、欣赏、交流,拓展学习视野。
教学过程:
这一活动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的极好时机,可用多种方式来进行,例如小组擂台赛、游艺会、班级文艺节目展演等。
这一活动除可由教师主持外,也可由几名学生来主持,师生要共同参与,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大多节目应采用小组共同表演的形式,但也可有几个由个人表演的节目。
箫二年级音乐教案篇5
一、教学内容分配建议表
课时
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
音乐创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时
?雪花飞舞》 《江雪》跟着录音学唱《江雪》 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熟读古诗
第二课时
唱歌《雪花》 雪花的形成
第三课时
唱歌《小雪橇》 用打击乐器编配伴奏
第四课时
跟着录音学唱《小动物告别会》 动物冬眠的有关知识
第五课时
排练、表演《小动物告别会》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通过演唱、听赏本单元的歌曲、乐曲,使学生了解与冬天有关的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冬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3、完整地表演《小动物告别会》。
(二)具体要求
1、学会歌曲《雪花》和《小雪橇》?了解雪花的形成。
2、听赏《雪花飞舞》,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听赏童声齐唱《江雪》,熟读古诗,并跟着录音学唱这首歌曲(齐唱)。
3、分角色表演《小动物告别会》,可以将这首歌表演作为新年音乐会的重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1、录音机、投影仪。
2、录音带或cd《雪花飞舞》《江雪》,歌曲《雪花》《小雪橇》《小动物告别会》(以上歌曲均需范唱带及伴奏带)。
3、雪花飞舞的录像带。
(二)文字、图片材料
图片:
1、国画风格的“江雪”图。
2、小动物头饰及场景布置。
3、《小动物告别会》歌词。
四、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
冬天来到了!在这寒冷的季节里,唯一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莫过于一场飞扬的大雪。那晶莹、透明的雪花,能给孩子们带来多少欢乐!那银妆素裹的大地,仿佛就像童话世界一般,孩子们在雪地里尽情地玩耍: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橇、滚雪球。而可爱的小动物,也早早地进入了冬眠期,相约明年再见了。
本单元就从以上几个不同的生活侧面入手,来编排教材内容。学唱歌曲《雪花》,表达了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心理;《小雪橇》表达了孩子们快乐的天性;听赏乐曲《雪花飞舞》则与《小雪橇》快乐的情绪有所不同,乐曲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歌曲《江雪》含有一种空旷的意境;表演唱《小动物告别会》则从小动物告别这样一个角度,介绍了动物冬眠的知识。通过学唱、听赏这几首歌曲、乐曲,进一步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进行本单元教学时,正值冬天来临。在飞扬的雪花中,同学们唱着《雪花》《小雪橇》等歌曲,自由地玩耍,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
本单元继续使学生在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多方面得到锻炼。在创造力的培养方面给学生以更多的空间,如在欣赏乐曲《雪花飞舞》时,可用动作、语言或舞蹈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可为歌曲《小雪橇》设计打击乐器伴奏(可设计模仿马蹄、马铃的节奏),教科书没有任何提示,教师应启发学生自己创造、设计。
表演唱《小动物告别会》教科书只有插图,没有歌谱及动作图示,这既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也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极大的创作空间。教师可根据设备、场地和学生的情况,与学生一起,共同精心设计好这一活动,并在教学现场进行各种即兴创造活动。场地的布置、
小动物的头饰等,教师要提前作好准备(在配套教学光盘中,有表演示范,供教师参考)。如果编排、表演效果较好,可将这首表演唱作为学校(班级)期末晚会的节目。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1、进一步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和与同学们友好合作的能力。
2、继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3、在音乐表演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单元的难点:
1、在欣赏《江雪》时,教师应讲解古诗,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意韵。
2、在学会歌曲《小雪橇》后,教师启发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特别应注意启发学生模仿马蹄奔跑的声音。
3、 表演唱《小动物告别会》,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大的曲目,可能会有一定难度,需要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完成。
(三)音乐材料分析
1、《雪花飞舞》
这首乐曲是根据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所创作的钢琴组曲《儿童园地》中的第四首。《儿童园地》由6首乐曲组成:1、练习曲“博士”;2、小象催眠曲;3、洋娃娃的小夜曲;4、雪花飞舞;5、牧童;6、木偶的步态舞。本册教科书所欣赏的《雪花飞舞》是电子合成器演奏的。
乐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乐曲开始,在高音区奏出一小节柔和而清淡的 ,接着第二小节开始左手在中音区进入,随即左手的同向进行变为反向进行,仿佛雪花在逐渐变大; 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密集音型在快速的流动和不断重复中游离、模进,惟妙惟肖地模仿了漫天飞雪的景象,同时,乐曲弥漫着一丝淡淡的忧郁。
四小节经过句后,乐曲进入第二部分。连续的三连音、丰富的和声色彩、多变的节奏与音色、渐强的力度变化,仿佛漫天的大雪、刺骨的寒风,也使人隐约感到狂躁与不安。
经过四小节逐渐减弱的连接句后,乐曲进入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渐弱的力度、逐渐上行的音区,仿佛漫天的大雪、刺骨的寒风已逐渐变为纷纷扬扬的雪花。最后,大地变得一片沉寂,人们的心情也显得无限惆怅和寂寞。
2、《雪花》
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词描写儿童对晶莹的雪花感到好奇,数“花瓣”的情景,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奥秘的初步探究。
从歌词上分析,前面是描写儿童对雪花“花瓣”感到好奇;后面是对雪花的组成的探究,虽然歌词似乎没有给出答案,但从“只见一个圆圆亮亮的小水点”来看,实际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歌曲为f大调,2/4拍,是多乐句的不规整结构。第一、二乐句的节奏与第三、四乐句基本一样,“一二三四五六”虽然是念白,没有旋律,类似一个经过句,但从歌曲的整体结构来看,伴奏却是歌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念白部分应为第五乐句;第六乐句音域从高到低,节奏也与前面产生对比,给出肯定的答案。第七、八乐句不论是节奏,还是旋律的走向来看,都与前面几个乐句有较强的对比性。的节奏,与儿童急切的问话结合紧密“雪花哪去了?雪花不见了!”最后用肯定的切分节奏、重音起句:特别在“水”上,标记了保持音记号,已经找到了答案。
?雪花》这首歌曲虽然短小,但歌词具有儿童特点、音乐形象生动,是一首比较优秀的儿童歌曲。
3、《江雪》
?江雪》是根据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同名诗篇所作的歌曲。此诗为作者受贬于永州时所作。描写雪后鸟息人绝的空旷景致,而突出孤舟独钓的老翁形象。迎风斗雪,寒江独钓的渔翁,正是诗人坚贞而又孤寂无援形象的写照。此诗纯用白描,意境空旷,耐人寻味。
歌曲为宫调式,4/4,由不对称的五个乐句组成(第四、五乐句为经过扩充的乐句)。
歌曲第一乐句,音乐在较高的音区展开,显得空灵而静谧与诗句的意境相吻合;第二乐句在中音区进行,将诗句完整地咏唱一遍,但因乐句结束在角音上,未能产生稳定的终止感。第三乐句变化重复第二乐句,但作者似乎对孤舟独钓的老翁似有无限的赞誉,不惜再用笔墨,用衬词“啦”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慨,在较低的音区咏唱“独钓寒江雪”。综观全曲,音乐的走向是由高到低,而每一个乐句也有这样的趋势,音乐的发展暗合诗句意境,词曲结合紧密,似有惆怅之感。
听赏这首歌曲后,可让学生小声跟着录音学唱。因歌曲音域较高,如时间允许,也可由教师教唱,定调可改为1=be或1=d。
4、《小雪橇》
歌曲《小雪橇》描写儿童们在冰天雪地中不畏严寒、快乐嬉戏的场景。歌曲为降B大调,2/4拍,由6个乐句组成。第五、六乐句是补充乐句,进一步渲染了歌曲欢快的情绪。歌曲节奏丰富、速度较快,欢快、活泼,充满了童趣。歌曲中有几处音程跳动较大,此外,还有两处切分音,教唱时应注意。
5、《小动物告别会》
歌曲为三段体。第一乐段为3/4拍,由五个乐句组成,音乐情绪较为抒情。第二个乐段为2/4拍,由七个乐句组成,音乐情绪欢快、活泼;第三乐段又回复到3/4拍,由四个乐句组成加一个尾声构成。速度放慢,好似动物伙伴们在依依惜别,相约来年再相会。
这是一首表演唱歌曲。需要学生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表演。由于歌曲相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讲,篇幅较大,所以,建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一节课的时间,指导学生学唱歌曲(可跟着录音学唱,也可跟着教师学唱)。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表演排练。
由于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节音乐课,此后,学生们也将放假,准备过春节。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次告别。所以,建议将这首表演唱,放到期末晚会上表演,一定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箫二年级音乐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讲解及参与性听辨,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紫竹调》这首乐曲。
2.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培养起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达到再次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能够听辨出《紫竹调》中三件领奏乐器的音色,并按领奏顺序排序。
教材分析
?紫竹调》是沪剧曲牌之一,由江苏南部一些山歌、小调,经过融化而成。本曲为作曲家润饰过的民族轻音乐作品。伴奏音乐优美抒情。乐曲在轻快爽朗的节奏中由各种不同的乐器轮番主奏出家喻户晓的民族民间音调,先后出现在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上的装饰性演奏,按照江南丝竹音乐的风格,各自发挥自己的演奏技法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随着《紫竹调》音乐,进入教室。
师: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你刚才听到的乐器是什么乐器?声音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
2.导入新课内容。
师:刚才我们听到声音是这个乐器发出的(教师出示实物笛子)。今天我们将继续我们的'音乐之旅,认识和了解更多的新朋友。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遨游神奇的音乐世界吧!
二、认识民族乐器
1.教师展示三件民族乐器,请学生试着说出他们的名字。
2.播放《紫竹调》中三件乐器的独奏片段(任意顺序),请学生试着说出是哪件乐器在演奏。(播放《紫竹调》听音乐选乐器动画)
3.观看笛子演奏图片、二胡演奏图片和琵琶演奏图片,了解三种乐器的演奏姿势,并在教师的提示下模仿出该乐器的演奏姿态。
4.请学生听一段西洋管弦乐队的合奏片段及《紫竹调》合奏部分,要求能正确区分它们。
三、介绍、欣赏《紫竹调》
1.教师简介《紫竹调》的相关知识。
2.教师播放《紫竹调》,学生感受歌曲曲调特点。
师:悦耳动听的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丽的水乡古镇,从图片中你们能认出这是什么地方吗?
师:这里就是水乡周庄,它的特点是水多桥多,镇内河网交错,碧水环绕,桥桥相望,很有江南水乡特色,看着这些画面,我们仿佛也置身于美丽的水乡中了。
3.请学生尝试模唱前两句,以感受地方风格。
师:请同学们先随着伴奏用la哼唱一下课本《紫竹调》的曲调。
4.听赏《紫竹调》全曲,记录出演奏的顺序依次为:乐队合奏──笛子领奏──琵琶领奏──二胡领奏──乐队全奏。
师:下面就请听《紫竹调》合奏部分,你们能听出笛子的清新,二胡的圆润,琵琶的清澈吗?请听出来的同学随着音乐声模仿演奏。
5.再次聆听《紫竹调》全曲,学生分别代表三个乐器,模仿进入演奏的'顺序。
四、拓展
1.用乐器来进行伴奏。
学生分组用不同材质的打击乐器,随音乐的感觉分别为一种乐器的领奏段落做即兴伴奏。比一比,看哪组同学的演奏与乐曲配合得最贴切。
2.分组练习。
3.全班即兴表演。(教师要在分组练习时,对各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可为学生的即兴伴奏提供些节奏或组合方式建议,引导学生了解即兴伴奏的特点和简单的方法。)
4.教师进行简短评价和小结。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江南的民歌和音乐体现了锦绣江南的风貌,表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地去接近和了解江南的民歌和音乐,领略其中无穷的魅力。
箫二年级音乐教案篇7
目的要求:
一、通过听《海娃的歌》、《劳动歌》,唱《不再麻烦好妈妈》、《种玉米》,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
二、结合口风琴的键盘位置认识字母谱f、s,并能准确地吹奏。
三、能主动投入编创歌词、编创动作、填充字母谱、编创旋律等音乐时间活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劳动歌》
1、初听前,可讲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引起学生听音乐的兴趣。
2、复听时自编动作表演,可分小组设计动作,尤其对“用力”的表现。使学生通过动作表现、理解劳动内容。
二、聆听《海娃的歌》
1、初听前提示;是否去过还边,见过大海退潮的情景?退潮后海滩上都有什么?
2、你捡过贝壳、小虾吗?让学生明白“赶海”的含义。
3、初听后可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小海娃给你怎样的印象?
4、复听歌曲,边听边做动作表演。
第二课时
一、表演《不再麻烦妈妈》
1、听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感受歌曲。
2、启发学生叙述妈妈对自己的呵护、辛劳,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3、歌曲中的妈妈可以理解为其他长辈,再将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编创成为新歌词演唱。
4、边唱边表演,看谁表演地。
二、表演《种玉米》
1、用听唱法学唱《种玉米》,变换方式感受,跟唱学会歌曲。
2、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但不要唱得过强,要有内在的力度,蕴含着力量。另外注意“锄”“要”“种”三处附点要唱清楚;连续的饿两个附点不要忽略;两拍的长音要唱足。
3、选几名学生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沙球是左手一拍一次,右手一拍两次。)还可以建议学生选用其他打击乐器,设计敲击的方法,尝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