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教学反思7篇

时间:2025-09-24 作者:tddiction

写好教学反思往往会比别人进步更快,包含教学反思和改进建议的书面材料,能让教案成为教师成长的阶梯,​,400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石榴教学反思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石榴教学反思7篇

石榴教学反思篇1

理解了“驰名中外”这个词的意思(名气很大,国内外有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家乡枣庄的石榴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名气?激起了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

于是,在我的指导下,学生细细地品读了课文,逐步了解了那里石榴树枝、叶、花、果的特点,感受到了这里的石榴园驰名中外的原因。

首先,阅读第二节,了解枝、叶、花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词语“郁郁葱葱”“火红”“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挂满”这些词语体会石榴树的叶子的葱翠、茂盛,花儿开得特别多,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感受石榴树的形态美、色彩美。同时通过描写花朵的形状“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花朵的形状特点以及花朵开得热闹的特点,既形象又生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石榴果实从生到熟,外皮颜色发生了逐步的变化。我采用了让学生上讲台排列的方法,加深了解这种变化。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观察的仔细。作者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这一段话写得特别精彩,既形象又生动,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开了皮,写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

石榴教学反思篇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儿童生活故事,讲的是王力力听了妈妈的话后,盼望石榴快点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外皮裂开,就像是张开嘴巴笑了。

课文配了两幅插图。第一幅图:小朋友王力力在想办法逗石榴笑,显得天真可爱,让人忍俊不禁,极具儿童情趣。第二幅图:秋天到了,石榴笑了,力力也笑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基础上,能初步感悟到课文意义,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共鸣。学生能较准确表达内心所想,并能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榴笑了的意思。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石榴笑什么时候笑以及石榴笑了的意思。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石榴到了秋天才会成熟,懂得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两张石榴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复习导入。

1.揭课题。

a、师: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15课,齐读课题(石榴笑了)。

b、让学生同桌互相笑一笑。

2、读生字。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和课文的生字宝宝交了朋友,它们迫不及待地想我们见面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

a、做猜字游戏。

b、齐读生字。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课件出示石榴图)师:石榴是一种水果,它为什么会笑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

2、(出示课文插图1)引导学生说说力力看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句子:

“院子里有棵石榴树,树上挂满了石榴。”(读出石榴又大又多,力力心里高兴。)

4、指导学生用“挂满”造句。

5、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么多的石榴,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6、师:是呀,望着一个个可爱的石榴,力力小朋友可想吃了,石榴什么时候可以吃呢?指导读妈妈的话。

(二)学习第二段

1、力力多么希望石榴早点笑啊,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力力吗?

2、力力想了什么办法?

a、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力力逗石榴的办法,用“——”划出来。

b、(课件出示 )抽生反馈。 (板书:唱歌、跳舞、讲笑话)

c、结果怎么样?(板书:不笑)

3、此时,力力的心情怎么样?

4、指导朗读,读出力力的可爱与着急之情。

(三)学习第三段

1、(观看动画)师:力力可着急了,谁来帮忙了?(风婆婆)石榴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笑了)

2、(出示学习小提示)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a、石榴是怎么笑的'?

b、石榴什么时候会笑?

3、指名反馈。

(课件出示:“树上的石榴慢慢地咧开嘴,露出牙齿,笑了。”)

a、理解“慢慢地”,并用其说一句完整话。

b、(观看插图)石榴有牙齿吗?指的是什么?石榴笑了跟小朋友的笑一样吗?石榴笑了指的是什么?(板书:成熟)石榴什么时候会笑?(板书:秋天)

c、讨论:力力逗石榴,石榴不笑,为什么秋风来了,石榴就笑了呢?

d、指导朗读。

4、力力看到笑吟吟的石榴,他的心情会怎样呢?生高兴地读一读这段。

5、站在石榴树下,力力会想什么?生想象说话。

三、再读巩固,鼓励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注意用自己的表情、语气表现力力的不同心情。

2、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你还知道秋天一到,哪些水果会笑吗?

四、总结全文,深化提升。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小朋友们学得可真多!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小朋友们平时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就一定能发现它们的规律。

五、布置作业。

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水果或庄稼一般情况下在什么季节成熟,成熟后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设计:

15.石榴笑了

唱歌

跳舞 贴图 秋天 贴图

讲笑话 不笑 笑了(熟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读”为本,以“品”为主,创设教学情景,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我紧扣“笑”字,带着学生逐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石榴的生长规律。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直观感受不笑的石榴和笑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再结合学生的回答以及观察动画,紧扣“慢慢地咧开嘴,露出牙齿”这些关键词语来读一读、悟一悟、品一品,感受石榴“笑”的具体过程,明白笑了是什么意思,以及让学生知道石榴是在什么时候笑的。通过让学生讨论:力力逗石榴,石榴不笑,为什么秋风来了,石榴就笑了呢?让学生明白: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鼓励学生平时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最后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石榴一笑,力力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活他们的思维,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整堂课只注重让学生读、理解、感悟,缺少写的训练,对个别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学生的倾听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石榴教学反思篇3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既描写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写了石榴的内在精神美,同时其文章的语言美也值得咀嚼品味。

第二年教授本篇课文,我在课堂导入与品味语言上较以前作了更多的思考。

原本设计时课堂导入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的,进而进入文本阅读。谜语本身应该是谜底要思考才能得出这样才有趣味,可是在授课之前已经布置了学生预习,所以课前猜石榴的谜语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于是我更改了原初设想,直接告知学习篇目名,用一句话描述石榴的形态,然后出示了谜面,比较是从哪些角度,用什么手法来描述的。这样避免了无价值的猜谜,同时又指导了学生描写事物的方法,启发思考,训练了语言组织的能力。

解读一篇文章把握其离不开写作背景的了解。初读《石榴》,我们似乎很容易把握作者对石榴的描述,这是一篇清新明丽的咏物散文。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上,我并没有在开始介绍作者时把写作背景一并引出,而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

学生交流预习成果时提到写作背景了我就顺势予以补充,有一个班级之前没提到,于是我安排在赏析了石榴枝叶、花朵、果实之美之后,借着作者对石榴的'感情引发文章的思考,此时,学生展示预习时对相关背景的了解或教师出示相关资料,再结合着文中的关键句,探究文章的:借石榴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为介绍而介绍,根据课堂需求,发挥课件链接优势,自然呈现,满足学生求知需求的提供才是有效的提供。

在品味语言上,学生似乎对直接的赏析不感兴趣,于是我设置了梯度比较阅读,第一组为一段对石榴介绍说明的语言和文章的语言比较,体会了文中描写语言生动形象,运用对比、衬托、比喻、拟人等方法写出石榴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第二组则是两段描写语言的对比,这一环节成了课堂最精彩的地方

?交流中学生除了讲出了预设的答案内容,更能开拓思路,从语言的凝练和与读者形成对话拉近距离的角度赏鉴,甚至有人提到了这是“名人效应”的因素,趁此我鼓励了学生多读名家名作,提高艺术涵养。矛盾的思辨比直接的传授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智慧的火花碰撞中展现绚烂的光彩。

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注意设计教学方案,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方案。

石榴教学反思篇4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王力力听了妈妈的话后,盼望石榴快点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外皮裂开,就像是张开嘴巴笑了。

教学这篇课文,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识字 识字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我首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让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借助拼音拼读生字。然后,让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最后,开火车读生字,全班齐读生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巩固生字的读音。学生懂得生字的读音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熟字加熟字,熟字加一笔等方法,来记住这些生字。

二、注重写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我先让他们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了解这些字的间架结构,看清它们的摆放位置,以利于学生把字写得端正、美观。然后再让学生描红,最后仿写。学生在写字时,我引导学生养成边写边对照的习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注重感悟、理解 本课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儿童的心理和生活实际,语言生动风趣。感悟、理解的重点内容是石榴笑了是怎么回事。为了让学生的感悟水到渠成,学习第1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观察实物,说说没笑的石榴是什么样儿的,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闻一闻,感觉一下石榴,引导学生体会满树石榴给人带来的喜悦心情。学习第2自然段,我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看看石榴笑了没有。学习第3自然段时,我借助挂图,让学生看看石榴笑了没有,是怎样笑的。我还引导学生想象:石榴一笑,力力心里会想些什么?

石榴教学反思篇5

?石榴》是国标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本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的诵读是比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在班级里开一个瓜果展示会,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绍一下自己所带水果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石榴教学反思篇6

一、朗读中感知: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实物的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有层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

首先,我让学生默读全文,设计了几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个季节?石榴有什么特点?同时相机板书:春天,叶;夏天:花;秋天:果;接着又设计三个层次的读,第一次是学生的自渎,边读边想石榴叶、花、果的样子,有什么特点,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字读、自悟;第二次是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插图,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第三次是通过实物的演示,教师引谈,师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

二、表达中领悟:在学生通过多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如课文中写花时有这么一段话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在教学这部分时,老师不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而是让学生读中领悟,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一双双小手如林般树起,有的同学说:小喇叭写出了花的形状。有的同学说:正鼓着劲在吹呢。讲花开得多,开得旺。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边读边表演,同学用手做出了喇叭的形状,涨红了脸,摇摆着头,多么像一朵朵美丽的石榴花,学生对这样形式的表达、领悟非常感兴趣,同时也让老师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一颗灵动的心。

?石榴》一文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的第十一篇课文,在教学这一文时,正好是十月初石榴成熟上市的日子。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加上本班学生大部分长在城市,对石榴的感性认识还不足,如果一味地照本宣读,空洞讲读,学生的印象肯定不深。因此,课前我就布置学生观察石榴,并让他们有可能的话把石榴带到教室里来。那天上课时,我调查了一下,说观察过石榴的有二十九个同学(全班五十人),还有五个学生把石榴带来了。我让这五个学生把带来的石榴放到讲桌上。

五个石榴一字儿排开放在讲桌上,有的是青绿色的,有的是青中带黄,黄中带红的,有的一半红一半黄学生热情高涨,坐在位置上议论纷纷。于是我就因势利导,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说说你看到的石榴的颜色。我看到的石榴是黄里有点带红的。我看到的石榴是有点青有点红的。我看到的石榴是红色的,还有一个大口子哪!看到学生学得那么开心,我的心里也充满了喜悦:那么,再请同学们想像一下,那么多的石榴长在树上时是怎么样的?它们像一个个胖娃娃挤在一起。它们有的笑歪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同学们说得都挺好,下面我们来读读作者是怎样写的。由于学生有较深的感性认识和体会,因此,很容易就和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很好地把握了第三小节朗读时喜悦的基调。外形讲完,该说石榴的子儿了。我用刀打开最大的一个石榴,淡红的汁水立刻流了出来,学生忍不住叫出声来。我举起手中的两半石榴:谁说说石榴子儿的颜色和样子?我觉得石榴子儿是淡红的。我觉得石榴子儿是透明的,而且挨得紧紧的为了鼓励同学们,也为了让每个同学都体验一下石榴的滋味,我给每位学生都发了两颗石榴子儿,让他们都亲口尝一尝,甜甜的,有点酸的,滑滑的,有股香味的到此,再讲石榴的滋味,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石榴教学反思篇7

进入三年级我们正式加入了“引导自学课堂课题组”,班级学生对这种模式还不是特别了解。之前的教学中我也尝试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但是学生对引导自学教学模式并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为了上引导自学课,我利用了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带学生利用这种模式来上课,但是学生还没形成这种学习习惯,课堂上耗费时间多,很难完整地把流程走完。但是经过几天的训练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正式上课的时候,整个环节都还比较完整,孩子们的表现我也比较满意。

?石榴》这篇课文是一篇写物的,第一课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整体感知。在自学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张学习单,辅助学生学习。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模式,孩子们的纪律比较好,井然有序,按照一定的环节循序渐进。

引导自学课堂很好的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小组长的领导能力。但是我觉得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我觉得老师语言还可以再少一点,多给学生时间去思考,比如在归纳石榴生长过程这一环节时,要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提炼关键词,

教师不要说得太多,从而让学生失去表现的.机会。另外,在小组讨论时,有个别小组存在混乱的现象,小组长没有起好引领的作用,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引导自学型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很关键,所以平时对学生的训练至关重要,要在平时一点一滴的教学中做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