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的撰写使我们在观影过程中更加关注情感传递,优秀的观后感不仅总结了作品的内容,还能引导观众思考其背后的文化与价值观,400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微电影《父亲》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微电影《父亲》观后感篇1
每一个父亲都有爱孩子的方式,每一个父亲,无论贫穷,无论艰难都有永远爱孩子的心。而每一个孩子,都对父亲有种感觉,不懂和懂得感觉。懂了便分担和没有开始分担,或者不理解的叛逆与伤害。
就像燕燕和她父亲,年轻时他是女儿的骄傲,人老了,他不会让女儿难堪,只为强忍病痛在她一辈子最重要的时候牵着她的手走一程,即便那一程不完美,但却充满多少苦衷。只不过是,为了女儿,一辈子肩上由青丝换做白发,由青春张扬得意到人老沧桑,总害怕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乱了方向学坏。他在经历中得到的经验,他吃过的亏想告诉我们,想传授予我们,而在那个时候我们却不从懂得他们讲述的过程中有着难饮的伤痛,而我们却在脸上浮出浮躁的表情,我想到了他那一刻的眉头,紧了心头。
当时代变迁,当这快速更迭的社会充满了太多太多他认为神秘的事情。当面对社会的无情,当整个车厢年轻的青年围观一个头发斑白的老者为社会公德和道义而献身的时候,当脆弱的他面临生命威胁的时候,那些人的良知泯灭,伤透了那个时代的人,而不仅仅是燕燕的父亲。
当职场普通女性受到骚扰,不是敢怒不敢言,二十连怒都埋在心里,只为生活,却要遭到莫名奇妙小三的控告和人格的侮辱,在受尽伤害在大雨的夜却一个独自面对,对天哭泣的时候,却迎来曾经懵懂的人。当所有人没有在她受尽凌-辱的时候出手帮助她,这个曾经记忆里的人却为她撑开那不敢渴望的伞,一个渴望久久却迟来的拥抱。当那个曾经被认为是不良少年的人再次出现在父亲的面前,他还记得,找不到接受他的理由,不仅仅是他没有给她女儿幸福的能力,却触犯了他自己的心伤。
好人却为做好事,而受到报复。当电视中的警察用自己的武器杀死那个罪犯的时候,他在心底有了怎样的触动,假如当初自己也如同那人一样,是否就可以避免自己受伤。而他却只为敬畏生命。
当听到女儿告诉她将和自己不中意的人结婚的时候,自己激动的小便失禁。却在婚礼的时候出现,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从肖利婚礼上的鱼肉朋友就可以知道他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人以群居。可是虽然自己极大的不满意,既然女儿的决定,而爱的深的一方只有顺从,并深深的祝福她。不顾一切踏上了婚礼。然后在发病的时候匆匆离去……
是否有时候,我们的父亲进入这新异的城市,对着窗外看,看着陌生的,充满了好奇,惊艳事物的新奇,却被误会。就如电影里对裙子的好奇,却被误认为骚扰。是否有的时候,他是我们崇拜的对象,他高大伟岸的身躯是我们的避风港,是否等他们老了,为我们而生长的斑斑白发,到最后在我们的婚礼上为了给我们留足面子匆匆而去……
因为他,我们才有幸来到这个世界上,因为他我们才可以和富贵人家的子女在一所学校,在一个城市,然而他却累却苦,却辛酸,却面对我们的不理解,却独自承受自己的无奈,我们永远欠他们的,即使从出生那一刻就还也还不起。
微电影《父亲》观后感篇2
电影《父亲》以一波三折的生动剧情,带着浓郁东北地域的文化风情,以父亲杨师傅为典型代表的鲜明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背景下的一家人,在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从矛盾冲突到走向新的发展的感人故事。
影片以一场家庭冲突做开场,这场家庭冲突就代表的是当下的社会矛盾,而这种社会矛盾,反映的是经济转型时期的体制危机和新生的希望。
影片的主角杨师傅作为一个老牌大型国有企业东风厂退休的工人,身上挂着的光烂烂的奖章,代表了他为新中国工业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也表明他无论道德上还是技术上,都一直是一个模范工人。身为一家之主,秉性中充溢着本阶层常见的朴实和率真和暴躁和专制。可是在他退休后的生活中,却突然遭遇一场巨大而深刻的危机:他亲手参与创建的为之奉献了一生的工厂一直不景气,二儿子二强下岗在家闲逛于社会,令他恨铁不成钢。十年前被厂子里认为是最好的工人,也是他最心爱的女儿,在经济转型的大潮中也只能下岗回家了,已经是副厂长的长子大强,这个最被他认为是他事业接班人的大儿子,居然没有和他商量就砸了自己的饭碗,辞去了副厂长的职务,带着一批下岗的工人,“下海”开办了“自强机床厂”!这位爱厂如命的老工人愤怒、困惑而震惊,他不抱怨工厂,不抱怨社会,却抱怨两个儿子不像他那样热爱工厂。由于价值观念的巨大差别,父子之间不可避免地爆发了激烈的冲突……,这场冲突反映的是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念的坚守、传承、反叛与重建的冲突与整合。
这部电影准确地把握了深度,以非常人性化和艺术化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父亲这一典型形象,让观众和角色一同体验了一场亲情的温馨颂歌,更见证了共和国的宏大的精神历程。
勤劳朴实、技术过人、爱厂如命、倔强好胜的父亲,他无疑代表了传统的主流价值观念。但他作为主角并非本片的全部意义所在。片中性格及价值观与父亲截然不同的小儿子与父亲的对峙,也决不是年轻的儿子与年老父亲之间所谓代沟的问题,还包含着价值取向的严重分歧;而一向被父亲寄予厚望的性格温厚的长子对父亲权威的反叛,与他们跟父亲的最终和解,则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另外更值得强调的是,这场家庭危机表面上是父子之间价值观念的矛盾,而其深层则是旧体制与新转型之间的冲突,但更深一层的意义,却是个体在社会危机与转型中的自我价值与定位的重新思考,它是新世纪钟声敲响后社会价值体系危机与重组的一部畅想曲。
随着冲突的不断进行中,我们看到,父亲的刚强给全家带来了前行的力量。他们顽强地、近乎挣扎地挺过来了!为自己,也为我们的国家,他们默默地恪守着匹夫的职责和诺言。
影片中大强和他的兄弟们在省城中快节奏地走着,每个人严肃的脸上表现出他们充满了希望地要团结一心,创造未来。还有,在二强和哥儿几个吃惊地发现他们给分派要擦玻璃的是省城中最高的一幢楼时,当二强向下滑行时,这令人窒息的场景,说明了这个工作的危险性和困难程度,这一切又在等待着这些从零开始创造自己未来的年轻人。同时也隐含了他们在面对新生活中面临的阻力和畏惧,这和他们雄心勃勃地要走向未来,向上的,更上一层楼的心情是同时交织在一起的。大女儿浑身包裹严实只露一双眼睛,在大街上,车流中往来奔波卖报,则体现了现实生活的残酷与艰辛。
表面上,他们为生活所迫而竭力,实际上,他们以最朴素最不具光华的言行使“上面是天,下面是地,工人就是立于天地之间的人”从本质上得到升华。
老父亲最终跟两个儿子在情感与价值取向上的交融,表现了新老两代工人在时代大潮中的共同追求和崭新的精神风貌,表现了他们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生命状态,使老父亲具有了非常浓郁的`人性光辉,而儿女们对父亲坚强刚正、拼搏好胜性格的继承,则正是新时期工人阶级薪火相传的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完成了本片内涵的深层次开掘。
?父亲》的结局让观众感受到的是人类对理想的积极进取和不息追求的理念,也对未来一种美好的希冀。
微电影《父亲》观后感篇3
前记 ——即使你忘记了过去所有,也从未忘记爱我!
39分钟长的影片,几度泪涌双眼,筷子兄弟的这部《父亲》无疑感动了不少同学。
父亲,这个伟大的字眼,估计任何人听到或看到就会觉得温暖。“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心里在滴血啊!影片中霍燕燕有个让许多小朋友羡慕的爸爸霍建国,每当爸爸开着摩托车去接小燕燕的时候,身边的小朋友们总是会投去羡慕的目光,这让小燕燕的心里多了许多骄傲和自豪的感觉。作为军人的爸爸即使工作再忙,也不忘记陪着小燕燕做作业,当小燕燕在学习方面遇到了疑惑的时候,爸爸总是那个帮助他解答疑惑的人。看到这儿,小时候和父亲在一起的画面清晰且模糊——上一二年级时,下午4:20分,爸爸总会准时地抚着他那辆老旧的自行车在校门口等我放学;五年级时,我的数学成绩开始下降,忙得一个星期最多两天回家吃午饭的爸爸,每天晚上9点钟之前总会叫我做作业,检查我作业……
“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当小燕燕高兴的把满分试卷拿给爸爸看的时候,爸爸脸上洋溢出的欣慰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当爸爸在边洗衣服边陪小燕燕看动画片的时候,动画片里的感人故事或许让霍建国想到了一些伤心难过的事情,不禁潸然泪下。细心的爸爸发现小燕燕喜欢上了动画片里的卡通形象,不顾一天工作的劳累,在小燕燕的花裙子上一针一线地为小燕燕绣上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小娃娃,希望第二天小燕燕起床穿上花裙子的时候能够开心。
“让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啦!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流!”父亲,他的肩膀再也承受不起岁月的重量,两鬓也不知什么时候变成白发,曾今以为是世界上最魁梧的身板也渐渐的佝偻下去。而我们,也许还在读书;也许在为生活而打拼。
片中,当霍建国发现女儿早恋,而且觉得肖利不是什么好人时,回家批评了女儿,而女儿在屋里嚎啕大哭时,霍建国又和颜悦色的劝女儿出来吃饭。当霍建国发现屋内没声音的时候,便破门而入,发现女儿上吊了,大声地喊道:“哎呀,我的孩子!”这声呐喊,一是埋怨女儿为什么寻短见,二一来真的是担心女儿会有生命安全,再一次表达了父亲对于女儿的那份深深地爱。
“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父亲对我们的爱不像母亲那样,几乎天下所有的父亲都是不善言语的吧!小时候也许不懂,我一直以为爸爸不像小时候那爱我了,总是和他顶嘴。但是现在想想,其实父亲给我们的爱未必比母亲少!
“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霍建国发现女婿和医院的女医生谈笑风生的时候,霍建国用手当枪,指向肖利,这个细节说明了其实父亲心里真的非常爱女儿!燕燕试图希望用照片能唤起父亲的记忆,同时这也说明了燕燕很希望回到童年时代,并且非常怀念和父亲的那种亲密无间的感情!
微电影《父亲》观后感篇4
11月7日,我们全班同学观看了李晨的父亲节深情献礼微电影《致父亲》,虽然它只有短短的26分钟多的时间,但却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感触。
看完这部电影,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不一样的情绪,想想自己高中毕业以后就漂洋过海来到这里上大学,一年之中能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真是屈指可数,他们为我们辛苦了大半辈子,而我们现在很少陪伴在他们身边,想到父母的辛苦,自己更是感到心酸,也勾起对他们的思念。
这部微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外出工作很久都没回家看父亲的摄影师和他父亲的事。儿子平时工作十分繁忙,为了前途与事业很少回家,并因为当年父亲没有出席自己的摄影展而心有不悦。所以,当老父亲打电话邀请他回家时,他极不情愿的答应,最终因为一件小事而得知父亲早已眼花的事实,他才真正意识到此前的种种误会,以及作为一个儿子的极大疏忽与应承担的责任。如果那时候摄影师就问他爸爸为什么不来参加他的摄影展,就不会有那么深的误会,他也不会不经常回家,让父亲独自一人在家,而他自己也因此而不高兴。有时候,开口问清楚,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误会,就不会让彼此难过,让彼此因此而错过很多美好的时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太多这样的情况了。孩子不问原因就生气不回家,而家长想解释,也找不到机会,时机一过,家长也就不想再解释,这样误会就存在了,隔阂也跟着出来了,家也失去了往日的温馨。时光不等人,匆匆流逝着,父母很快就会被时光摧残得满头白发,我们为何不趁早多多陪伴他们,为何有话不说清楚,有问题不问清楚呢?有时候,沉默真的会让我们错过很多,也失去很多,别再沉默了,鼓起>勇气,多多和父母沟通吧,我相信,每一个家长都会很耐心地听你讲的。只要你迈出这一小步,就能换来很大的温情,何乐而不为呢?
影片中的摄影师,拥有不俗的工作和看似成功的人生,但与父亲也有着隔阂,甚至会因为父亲一个小小的要求让他回家就生气。但在看到另一对母女发生同样的问题,做母亲的希望女儿在出远门读书之前能留一张照片做念想时,他才突然明白了这份亲情的可贵,他在开解那个不懂父母的用心的女孩的同时,也是在开解他自己。所以最后镜头前的小姑娘有了笑容,他终于拍成了一张完美的照片;而镜头外,那个眼睛已经老花得看不清镜头的父亲,也令他意识到亲情是有时间限度的,如今他再不牢牢的抓紧珍惜,大概就只能等到天上俯瞰了。
如果,当年摄影师能及时问清楚原因,那他们就不会错过那么多美好时光,而他们的生活将会过得很>幸福很温馨。然而,幸运的是,摄影师最后还是解开了他和父亲之间的误会,重新回到父亲的身边,重新感受父亲无私的爱,并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
人的一生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别让一些没必要的误会来耽误我们和父母一起生活的美好时光,多和父母沟通沟通,一切问题和误会都会解决的,之后你获得的将会是更大的温情。
微电影《父亲》观后感篇5
在跨越新世纪的时候,张艺谋导演为我们奉献出了一部感人至深的,融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体的诗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爱情是人类永恒的。海明威曾说过:世界上只有爱情和战争值得一写。法国著名导演克劳德·勒卢什说:我认为世界上只有爱情值得一拍。初恋是人生最美最难忘的记忆,或美好或忧伤。虽然现代人对爱情的看法和观点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那种纯纯的爱情还是很多人都向往的,特别是每个人的初恋。在我们八十后的这一代人里,已经很少有这种爱情了。张艺谋导演在世纪之交用怀旧的姿态向我们这一代讲述了自己父辈那个年代的爱情。那个年代已经结束,随之那种爱情也不复存在。在对时代进行缅怀的同时,又是对古典爱情的一次情祭。
本片先在20xx年的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银熊奖。随后又在国内外获奖无数,再多的奖项也比不上我们对他的喜爱。《我的父亲母亲》向大家讲述了一段纯粹的、纯朴的、纯真的、纯情的爱情故事。影片一直在颂扬这种爱情,情祭这种爱情,质疑和反省现代城市文明。其中又包含着尊师重教的,为乡村教师唱响赞歌。
儿子在城里工作,接到父亲的死讯,回家奔丧。奔丧期间,儿子充分感受到了纯朴的乡情和母亲对父亲深挚的怀念,让儿子想起了听说过的父亲与母亲的爱情故事:年轻时母亲是村里的美人,与来村子教书的年轻老师——父亲,一见钟情。母亲用家传青花瓷碗为记号,为心上人送最好吃的派饭,通宵为他织红,每天聆听他的朗诵声,偷偷看他送学生放学……父亲和母亲相爱了。然而父亲被打成右派被带走,母亲就一直在回村子的路上等待父亲回来……
影片采用了时空交叉式叙事结构,分为现在、过去、现在再到过去。表现现在已过去分别用了黑白与彩色的画面。人们在彩色的过去时画面中追怀,在黑白的现在时画面中感伤。第一段现在时主要讲了父亲离世后,母亲对父亲这种40多年不变的爱情。第二段现在时着重与子辈与父辈的亲情,乡亲对父亲的敬畏之情。中间的彩色大段落是对年轻时父亲母亲纯真伟大的爱情故事的歌颂。这一大段落又可以分为四小章,讲述着父亲与母亲的爱情历程:首先是相识,其次是暗恋,然后是相爱,最后是等待。四个章节就像四段乐章为爱情奏响赞歌。影片处处透露出情字,又被爱包围着。
影片中的场景选择在了一个自然的、未受污染的、与世隔绝的北方村庄。这里有广阔的田野,起伏的土丘,大片的白桦林,蜿蜒曲折的小路,成群的牛和羊,又有纯朴善良、尊师重道的乡亲们,还有仿佛是美与爱的化身的主人公——我的父亲母亲。母亲招娣是这个村子里最美的姑娘,纯朴勤劳善良,与失明的外婆相依为命。纯情的母亲对来村子教书的父亲一见钟情,开始时羞涩于爱情的表达,以一种最纯朴的方式——为心爱的人做最好吃的派饭,传递着暗恋之情,又通宵为他织红,为了聆听他的读书声绕道前井打水,偷偷看他送学生放学……后来母亲终于与父亲在小路上邂逅,母亲已经忘乎所以。在第一次打水中,母亲勇敢地邀请父亲到家里吃派饭,这样父亲与母亲相爱了。向张艺谋的其他影片中的女性一样,母亲有着对爱的执着、勇敢、坚定、狂热。在父亲被打成右派送走后,母亲执着地追逐送爱情之餐;坚定地不畏风雪等待爱情;狂热地带病去县里找父亲。母亲的这种勇敢自由恋爱在村子里开了先河,可以说是轰轰烈烈。父亲是文明知识的代表,在父亲身上透露着博大的爱——爱文化,传播文化,教书40于载。面对母亲爱的付出,打动了他的心,与母亲相濡以沫,一爱就是40多年。父亲培养儿子读师范,继承知识文化的传播。我们最后看到儿子传递着这种爱,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我的父亲母亲》的英文名叫做the road home,回家之路。影片也在不断地强调这路。这是怎样的路?村子与外界连接的路,父亲送学生放学的路,母亲与父亲第一次邂逅的路,母亲追逐父亲的路,等待父亲归来的路,抬棺要走的最后一段路。它一直蜿蜒着,起起伏伏,百折曲回。这路又是父亲与母亲的爱情之路,它见证了父亲与母亲的爱情,又象征了父亲与母亲爱情的曲曲折折。
在影像方面,张艺谋与侯咏的合作可以称得上是完美。在唯美的充满意境的诗化的镜头中,处处氤氲着温暖与生机。
在表现年轻母亲的时候,镜头绝大多数用了特写景别。把母亲第一次见到父亲那种少女怀春的心境,充分流露出来。母亲在不远处望着送去的派饭,是否到了父亲的手里,那种对心上人的关爱,纯朴的爱情表达方式,通过特写让我们认识了母亲的纯情。母亲每次看父亲时的那种腼腆,聆听父亲读书时的享受,母亲年轻时的美貌、朝气,都在这些特写中一一展现。
影片中还出现了许多运动镜头。母亲在山间、在田野、在林中奔跑追逐的镜头,是影片中最多最美,也是最具动感的镜头,有着自然的生命蒸腾出来的气息,还有着一种对爱情狂热的追寻。影片中主要出现了七次母亲奔跑。第一次是在母亲初见父亲,两个人的视线相遇后,母亲少女的心被触动,欢腾的像小鹿般奔跑在路上。第二次,母亲在一片金黄的白桦树林中偷看父亲送孩子放学时的奔跑,这时的动作被慢放,在母亲的主观与客观镜头交叉剪辑中,我们看到了母亲的那种执着、腼腆的暗恋。第三次出现在父亲离村后,母亲追逐父亲的马车而去,这也是最激烈的一次奔跑,代表爱情信物的青花瓷碗打碎了,爱情之餐蒸饺掉在了地上,连父亲送给母亲的定情信物红发卡也跑丢了。这段奔跑我们可以称它为奔跑冲突。最后,青花瓷碗补好,这象征着破镜重圆,并且暗示父亲与母亲可永世不再分离。红发卡也找回,象征着爱情只有靠自己才能找回,也终究会找回。第四次奔跑是父亲走后,母亲相思中感觉听到了父亲的读书声,就立刻夺门而出,跑向学校,这种等待爱情的焦急心情充分表露。那么接着就有了第五次,母亲的行为感动了上苍,父亲为看病中的母亲偷偷回来,母亲大病初愈得到消息立刻跑向学校,我们看到母亲身体虚弱跌倒了爬起来再跑,这种急切兴奋的心情又有音乐的烘托,我们都为之动容!第六次是年老的母亲又听到了熟悉的读书声,我们似乎看到了母亲像年轻时一样奔跑起来。最后一次出现在影片结尾,是第一次奔跑的重复画面,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来到了父亲与母亲爱情的开始。
影片用黑白和彩色将过去与现在很好的隔开,彩色的过去表达了过去时光的美好、五彩缤纷,对父亲与母亲爱情时光的赞扬。现在为黑白,带上了父亲死后的悲凉,又衬托出了过去美好的彩色。在彩色画面部分,色调上处理成暖调,透露出这种温馨与生命的朝气。画面色彩绚丽丰富,黄绿色的田野,金黄的白桦林,白色的树干与羊群,湛蓝的天空,深蓝的棉衣,还有服装上各种细小的色彩。影片还是着重突出了红色,这次红色成了爱情的象征,红围巾,红棉袄,红布,红发卡,红剪纸。红色在片中还流动起来,母亲的每次奔跑都是红色在流动,更增添了这奔跑时的动感。
光线又赋予画面活力。年轻母亲总是被一团黄色暖光包围着,显得那么娇美可爱,朝气蓬勃。室内场景暗—亮—暗的影调布置,晨、夕黄色暖光笼罩下的大自然,无不显现出一种和谐唯美。又有灿烂明媚的阳光不断射入镜头,产生七彩光斑,这光斑又照衬着母亲,既美化了画面又使母亲倍添少女的青春活力。朴素的美不是靠化妆而来的,是大自然最真实的光塑造得。
在影像的技术处理上,几个段落应用了大篇幅的影像叠化。像在母亲望着不远处的派饭是否送心上人拿走时,一份份饭被拿走,又吃完送回的镜头不断叠化,还有母亲苦苦寻找红发卡时在路边等到父亲回来时的叠化运用,都表示着时间的跨越,时间上的积累。在抬棺这段画面的叠化,把这种送殡队伍的气势表现出来,又把这种追念之情,对爱的回报、爱的颂扬抒发了出来,一种诗意的延续。
配合影响运用出色的音乐。用管乐奏出的主旋律贯穿于整部影片。语言对白少,而音乐运用多,使整个影片的抒情之意、诗化风格,完全烘托出来。情绪往往被音乐带到最高点,沉浸在这种悠长感伤地氛围中。这首由三宝作曲的主旋律音乐像极了《泰坦尼克号》里面的音乐,中国的管乐的演奏不亚于苏格兰风笛的运用,再加上影片开头,家中《泰坦尼克号》海报的出现,仿佛告诉观众这是中国版的中国人自己的《泰坦尼克号》,拥有同样纯真伟大的爱情故事。
影片的开头以儿子我的第一人称进行旁白叙事,把观众引入故事中。在黑白影响的现在时,儿子看着父亲与母亲合影的旧照片,想起了听到过的父亲与母亲年轻时的爱情故事。接着转场,黑白照片叠化成了彩色的小路的空镜头,完成时空跨越,主旋律音乐跟着想起,进行情调上的渲染。影片结尾,年老的母亲听到读书声跑到学校,是儿子在做父亲生前的事儿,母亲感慨万千,这时年老母亲的画面与年轻时的特写画面叠化,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少女时的母亲,感叹时光的流逝。儿子读书声又与父亲的读书声重叠,这是穿越时空的交流,在子辈与父辈之间。镜头最后又把我们带到了过去那个纯真年代,母亲看着父亲送学生放学,爱情的与尊师重教的又一次得到升华。母亲初见父亲后的欢快奔跑的大远景,最后奔跑定格。导演带我们回到父亲与母亲爱情的开始,又是对那种爱情祭奠的开始。音乐又再一次响起,用了女声气音咏唱出来,把情祭的尽情渲染,把情绪推向高潮。
张艺谋说:《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讲述爱情,家庭,亲情的电影。一个纯朴的姑娘爱上一个年轻的男人,一爱就是一辈子,他们的爱情很真诚…… 这是我第一次用诗意,浪漫,抒情和单纯去表现一个时代中的爱情故事…… 而这部电影是舍浓郁而求单纯。是啊!我们就要这种单纯,浪漫。我们向往这种爱情,不如跟着电影一起来祭奠。
备注:想找一篇专业一点的影评,找了许久没找到,只好自己写。
本篇写于20xx年8月18日教学期间,第二天七夕,给学生分析了这部影片以示
纪念。
微电影《父亲》观后感篇6
筷子兄弟的父子篇《父亲》明显看起来没有父女篇拍摄的那么用心,情节起承转合及其生硬、怀旧不减、新意不足,很多地方为了煽情而煽情。说实话被父女篇一直吊着的胃口并没有在父子篇上得到满足,恰恰相反的是更增添了我对筷子兄弟已经陷入了煽情怀旧怪圈无法自拔的担忧。结尾很唐突,当肖大宝父亲的包被抢走那一刻起,我就知道结局一定是那千篇一律神一般的车祸桥段。囧……
比较无奈的是筷子兄弟把老男孩里肖大宝的桥段拿来主义,总是给人感觉一种随意拼凑的嫌疑。再者说肖的演技比王太利好很多,父子篇里父亲的扮演者也演的很好,台词寥寥无几却足以很好的打动观众。
不过虽然是拿来主义,但父子篇还是很好的衔接上了《老男孩》的故事,在衔接上引用了很多《老男孩》中的视频片段,这些片段也成为其中让人惊喜的亮点。在这个故事中叙述了肖大宝的人生成长经历,从小时候受总理接见、全国榜样学习的三好小学生变成打架斗殴、()对女性生理无比好奇的小痞子小流氓,肖大宝的这一转变也导致着父亲由在街坊四邻前眉开眼笑到四处赔不是低头哈腰,这一前后转变的故事其实很贴近生活,如同我们80后总是生活在爸妈口中"别人家孩子怎么样怎么样"的阴影下。其实很多时候很多父子之间语言的交流很少,父亲总是在我们面前摆出一副严厉的样子却背后的关注与渴望比谁都多。这也是父子篇中能够凸显父亲不容易的地方,从故事深度的角度来说,父子篇优于父女篇。
父爱如山,父亲的辛苦和隐忍,我们知道父亲的爱是无私的,但我们却从未对父亲说:我爱你。所以当肖大宝在最后唱出《父亲》这首歌的时候,我的泪又止不住的留下来了。
借此献给天下所有牵挂心疼孩子的父亲们!
当燕燕说准备和肖利结婚的时候,父亲很淡定的尿裤子了,说明肖利不是那个能给燕燕幸福的合适人眩“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当听到霍建国在女儿的婚礼上说那句话时,心又是一震,一个完全失忆的父亲,一个听说女儿要出嫁尿裤子的父亲:“等你放学,我再来接你!!”
父母拿他们的青春换来了我们的成长,拿他们的辛苦换来了我们儿时的快乐,他们的一头的黑发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时……而我们,又有谁想起咱们的老父亲啊!!
再一次看这部短片,再一次的泪流满面“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这就是父亲!那份深沉的爱,无法言喻的爱,感谢爸爸为我们做的一切!
感谢一路上有你,父爱深存心底——后记
微电影《父亲》观后感篇7
电影是视觉艺术,它是有一个个画面所构成的,画面的构成离不开造型元素,造型元素的成功运用才能给人以一种至美的视觉感受。中国第五代著名导演张艺谋所执导的《我的父亲母亲》以真正的电影手段,创造了极富有生活气息的银幕形象,给观众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导演张艺谋以一个真正电影艺术家的学识、慧眼和气魄,打破了传统的电影框框,更新传统的电影观念,真正发挥了电影镜头的表意功能。把人们的情感融入镜头之中以形象而鲜明的镜头把人物内在的情感表现出来,使影片达到一种含不尽之意于影像之中squo;的艺术境界。言少而意深是本片的一大特色,影片在对剧中角色设置上没有使用太多的人物语言,而是通过人物的神态、表情、动作以及造型元素的综合运用使影片达到一种以图言声,以图表意的创作意图。以无声的神态表情向观众传递了无尽的情感,这使的观众在无意之中与剧中角色达到心灵上的共鸣和情感上的相通。
影片整体上采用了时空交错式的结构.,以年老母亲与年轻母亲所在时空的不同进行对比,激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让人们在思考和感悟中理解了影片的——不论年老母亲还是年轻母亲都对爱情有一种执着的追求,对爱的崇拜与尊重,这种爱在当时可谓是一大超越,一种自由的恋爱,一种对传统爱情观念的挑战,表现出女人在反对传统爱情中斗争的胜利,同时也传递了底层人民对文化的渴求与崇拜以及人们对文明的审视与思考。
影片开始时以静态构图的方式向观众展现母亲静坐村头的场景,母亲是背向观众的,导演以垂直线条给这一形象以合理定位意在在烘托出母亲高大的形象(可理解为精神上的高大)在这个景别中陪体运用的很少,整个画面的布局把母亲这一主体形象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影片的这一场景色调定的比较淡,光线打的也较暗,给人一种空旷,凄凉和孤独无依之感从而把母亲所饱含的沧桑感,孤独感以及对父亲离去所表现出的悲伤感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这一场景母亲虽然没有语言的表达,然而影片一种无声的语言向观众表达了母亲深挚的情感,起到了此地无声胜有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