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写读后感,展现你独特的解读视角,读后感不仅是读书的总结,更是自我反思的过程,促进个人成长,以下是400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书香征文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书香征文读后感篇1
在我还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娃娃的时候,爷爷就拿着一本《论语》教我读。每每打开这本书,我竟然能异常的安静,懵懂的眼神似乎透着些许的光芒。
长大后,我更渴望能够知道书的渊源,于是找遍各种资料,查遍“度娘谷哥”,了解到《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共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论语》中有几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学习中更是让我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记住内容,不思_考问题是不行的,是不会有收获的;然而只一味的空想而不去读书学习,不去实践,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问题。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学习和思考充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将学习的效率提高,才能快乐的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是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没有一个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人都会有不懂得地方,所以我们要更努力的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尽可能运用到生活中来,用书中的道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见到知识渊博的人,要向他们学习,看齐,见到不够优秀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类似的错误。我看到别人的缺点,对他嗤之以鼻,可你有没有想到,你身上可能有些跟他很相像的错误和缺点,所以我们在看别人错误的同事,也要反省自己。
?论语》中的金句还有好多,从古至今沿用都是极好的,这些“至理名言”将会伴随我一生。
书香征文读后感篇2
看了《庖丁解牛》这篇文章,我领悟到了许多道理。
?庖丁解牛》讲的是;庖丁替文惠君宰牛,手触之处,肩靠之处,脚踩之处,膝顶之处,皮骨分离之声响成一片,刀刀合乎节拍。文惠君说;“好,你的宰牛技术竟达到如此地步,为什么呢?”庖丁回答:“刚开始宰牛,我看见的是整头的牛,再过三年,再看的就是牛的部件,我用刀顺着牛体结构去走,绕开牛体经脉纠结的地方,不要和那牛髀骨硬碰硬。好的厨师每年都要换一次刀,那是用力横行的结果,多数厨师一个月就换一次刀,那是蛮力切砍得结果,庖丁手上的那把刀了19年。宰牛数千头,但刀刃却无多大损坏,很薄的刀可以插进去牛的骨节,但还要注意不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文惠君听了庖丁的一席话,领悟到了养身的道理。
学习了庖丁解牛使我明白了学习也要讲方法。比如说:复习课文不能死记硬背,要用方法,理解课文要用想像力,想想故事里发生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展的,说明什么道理才可以完完全全地记住课文。不仅学习要用方法,生活中、游戏里也要讲求方法。记得较早前,有一回妈妈陪我到vvv公园玩,要我大胆尝试玩一个爬高游戏,我看了那个游戏设施,是一个大胶模型充气做成的,上面有手和脚踩的小环,只要爬到顶上就可以成功,如果跌下来会有一个大气圈接住。
我脸色刷地一下变得苍白,因为我当时很害怕登高,但妈妈给予了我很大的鼓励,我决定试一下。我的心在怦怦地跳,我一边爬,手心一边出汗,任凭我怎样使劲,很难向上爬。我伏在那,直到没了力气,掉到大气圈里。我疲惫不堪索性躺在气圈上看着那些机灵的孩子是怎样爬上去的。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伸上肥嘟嘟的双手用力地拉住上面的两个环,便用小脚上一个环,右脚蹬环左手拉,左脚蹬环右手拉,我发现他上一个级双手放松,储蓄力气拉上更高的环,用这样的方法三下两下就上了去。我试着用他的方法很快就上去了,我既成功了,又懂得了爬高的方法。
?庖丁解牛》虽是一个平凡的故事,却让我明白了做事要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方才得心应手的道理。
读《庖丁解牛》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
书香征文读后感篇3
书可以让你看清这个世界;书可以让你的思想不再无趣,古板;书也是人类的朋友,是一生中最好的伴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现在这个时代,书籍是人类中不可缺少的必备资源。人的一生中,因为有书才丰富了我们的人生,优化了我们的个性发展。所以,我不能没有书。如果没有书,我的思想就会永远那么地固执;如果没了书,我们就无法了解这个世界的千姿百态;如果没了书,那种蛮横霸道的人就会随处可见。
书是传播人类文化的使者。当我们读书时,应该用思维接触文字,用大脑去想象,用心灵去感受。我渴望读书,因为它就像一块土地,我要去耕耘,去获得更多的粮食;它就像一片汪洋大海,蕴藏着无数奥秘,等待着我去发现,去探索;它就像一片蔚蓝的天空,让我可以自由地翱翔……
读书可能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件及其困难的事,因为那些人没有理解书的含义。一本极好的书可能改变人的命运,人是一种感情动物,在读完后可能会感到心酸,会感到温暖,会感到留恋。
从小时候的连环画,到现在的各国名著,它也见证了我思想的升华,也让我明白了这世间除了有甜,还有苦。书的出现,让我原本黑白相间的世界变得绚丽多彩。人若想变得更加有光彩,就去好好读书,读出人生的哲理来,读出生命的价值来,读出人生对生命的感激与尊敬来……
有时候,看着猫追老鼠,我会想:难道人生就应该追追逐逐吗?难道一辈子就该那么忙碌?其实,我想得太多了,只要拿起书,就会发现自己早已没入知识的海洋里,翱翔在天空中,陷入知识的土地里。
所以,让我们读书吧,尽情地享受书带给我们的一切!
书香征文读后感篇4
我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通过书中的世界领略各地风土人情,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有了孩子以后,我也想带他走进阅读的世界,感受书的魅力。但如何才能让他爱上阅读,就成了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谁都想做一位负责的妈妈,但每天坚持做一件事也很不容易。孩子三岁左右,每天晚上入睡前都要我讲一个故事。这样大概坚持了三年,不是我这个妈妈有毅力,而是孩子习惯了这个睡前仪式。如果哪一天我想偷懒,他是绝对不会“放过我”的。这样坚持下来的好处是孩子会在日常生活中准确地使用一些词语。但他习惯了听我讲故事,自己不喜欢看书,认的字很少。教他认字,他又不愿意学。这时的我又开始头疼了,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又成了重点。
这时,孩子已经准备上一年级了。开学后不久,孩子就拿回来一张表格,原来孩子的语文老师要求他们每天有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妈妈的话不好使,老师的话孩子可是言听计从。我马上给他买了一套带拼音的课外读物。看着孩子磕磕绊绊地通过拼音一点点阅读,我也为他捏把汗,生怕他会放弃……不过,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不到一个月阅读速度就提高了不少。为了检验他是否了解了书上的内容,我还会给他提些小问题。经过快一年的学习,他认的字已经能完成基本的阅读了。现在,又学会了,自主阅读的能力已经具备了。
有一段时间,他特别喜欢听《西游记》,但他不认识的字太多,自己读不了,让我每天讲,我也坚持不下来。一次,我下载了一个听书软件,让他听《西游记》。谁知,从此网上听书成了他每天的固定习惯。几个月下来,他听完了《西游记》《封神榜》《隋唐演义》这些趣味性很强的书,开始每天缠着我问关于古代神话、历史朝代方面的问题,总想了解多一些。
阅读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好处,但这也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积累,不是短时间能看出效果的。看到孩子在阅读中收获的点点滴滴,我倍感欣慰,希望他能沐浴着书香成长。
书香征文读后感篇5
大概是在上高中的时候,我跟从老师学过这篇课文。那时候,读完文章后总感觉:一个写宰牛人的故事,还收取课本里,又被老师说的好了又好。不过有什么可好的啊?还不如那些写古时候刺客的文章过瘾。
现在,能有空闲时间偶尔翻阅了这篇文章。每每读过,却总能由衷的感叹,文章传千古啊。有时竟然在临睡之时,这篇文章里的句子又一下一下的窜了出来。故意让我再三品味,而后才能昏昏睡去。在昏昏之际又仿佛时而能听那种牛皮被刀子割开时的霍霍的声响,或是体会手持牛刀,视为止,行为迟的超出感官的解剖境界。
或许每个人读后的感受不同。但这个小文章却能如此轻易的就向读者传达了庖丁解牛时的感受,而且感同身受。堪称生动。
自己总结了一下,这个文章比较有力的一点就是整个文章中拟声词的使用。开篇就使整个文章充满了音乐的动感。不仅在暗地用拟声词,更在文章明面上写出了合于桑林之舞。试想,如果真的有听过《桑林》这个曲子,那这篇文章阅读起來能听的声音不是更丰富么。
而且,文章中每次语义的过渡时候,又采用拟近的联想手法,使整个文章浑然一体。也就是说,每次语意转移的时候,都承接上一个描写的现象,转移人们最容易联想的另一个现象。比如,开篇描写动作,从手,肩足,膝,都是从相近的位置间逐渐转化,而后再用触,倚,履,这些动词,把各个部位衔接在一起。好像一个人的具体动作从最开始的一部分一部分的被观察,最后再将这些动作连贯起來给你一个动画般的印象。
而后的说理部分更是这样,从牛的身体结构写刀,再从刀又写回牛的身体结构。这些都是最容易联想的想象过程。也就是说,通过人们最容易联想的事物之间的交叉转换,完成了文章各个部分的过渡。更进一步,如果这些想像中的事物如果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那么,就会出现动画般的连贯想像效果。让人难以忘记。
而更为高的一招,就是把整个文章的说理过程都隐藏起來了。在文章的最后一句,突然來了个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使人从沉醉在具体的感官感受中猛然醒悟,原來这是个说理的文章。于是,又重新从另一个高度,再次的进行阅读,而后挖掘其中深刻的道理。
这样的文章,或者是笔法,或者是道理,都会深深的留在读者的脑海里。所以,《庖丁解牛》无论从描写手法,说理形式,都很值得把玩。
书香征文读后感篇6
有书的地方就是梦想放飞的地方。清晨,身披朝阳,走进校园,扑面而来的是朗朗的读书声,伴随着书香,走进班级,映入眼帘的是同学们在书海中遨游。他们用渴望的眼神,在书中寻找着答案;他们用纯洁的心灵在书中勾勒着梦想;他们用自己辛勤的双手放飞着明天的希望。他们不断地汲取知识,充实自己。他们渴望读书,渴望成长。因为他们知道有书的地方就是梦想开始的地方。阅读可以让他们放飞梦想,心怀希望。
书香飘过校园,也弥漫着北京的每一个角落。
有一种期盼叫望眼欲穿,有一站追求叫孜孜不倦,有一种渴望叫放飞梦想,有一种生活叫平平淡淡,有一种心态叫无怨无悔,有一种憧憬叫充满理想。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出身贫寒却辛勤劳作,他们生活困难却默默奉献,他们辛勤建设城市却被冠以农民工称号。曾经走过一个工地,看到劳碌的工人们下班后蹲在一个报刊亭旁边一起翻阅着一张旧报纸,他们集体围坐着、探讨着……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疲惫的身躯,沉浸在了读书的快乐之中。农民工他们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们认真阅读,渴望知识的精神让我们动容。
曾经跟一个农民工聊过,他说他大部分的知识都是从下班之后的读书、看报中得到的。他说他知道工地附近的图书馆,周一至周五几点开门、几点关门。周六、周日几点开门、几点关门。他利用下班时间借几本书,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他说他最喜欢看健康报,因为可以了解到很多健康知识。学到了健康知识,可以告诉工友,告诉朋友,告诉家人,让他们都在生活当中注意身体。他说他知道什么蔬菜水果含哪种维生素最高,他知道什么肉类搭配什么蔬菜营养价值最高。他还幽默的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还要为祖国健康工作30年呢。”多麽朴实的话呀!看着这个仅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工,谈着健康知识头头是道,我不仅陷入了沉思,也为他们感到高兴。他们只是在北京打工成千上万的农民工中的一个缩影,但是我却看到了他们渴望读书、追求知识的身影。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书使人进步。”而现在,读书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获取知识、升华灵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这是多麽值得高兴的事呀!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籍是引导人们进步的阶梯。有书的地方就是梦想放飞的地方,有书的地方就使生活充满希望。
读书益智,使人立于山巅,一览众山小;读书博学,使人翱翔九天之间,俯瞰众生。溢满书香的北京如巨龙腾飞,唯我独尊!相信这条巨龙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书香征文读后感篇7
当我读完《平凡的世界》,感情的潮水一直在我的心头荡漾,我仿佛邂逅了许许多多的知心人。这部小说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上天眷念的故事,最终的结局也没有花好月圆。可是那纯朴的话语,那平凡的生活,那带有农民汗水和泪水的一字一句,都飘散着阵阵花香,发散出朴实而高尚的光芒。
我欣赏路遥先生,喜欢他创作的人物——孙少安。
路遥,有着雨中桦般的忧郁,抱着永不满足的态度,在文学的道路上坚定地走着,文如其人,路遥先生的作品朴实而又不失热情。从我捧读《平凡的世界》第一页开始,路遥先生坚定的品格和执着的信念深深地影响着我,震撼着我,也充实着我。在我看来,路遥先生从小的苦难生活,使他获取了一种进取的生活态度,他包容苦难,超越苦难。一种博大质朴的精神伴随着路遥先生用青春和生命浇灌的作品蓬蓬勃勃地流入我的血液,深入骨髓,在我心中深深地留下一个印记……
我对路遥先生的尊敬是用笔写不完的,他笔下时而温情时而冰冷的世界和现实生活非常相似。在这样的生活里,我渴望自己能像孙少安那么坚强。我永远不会忘记,孙少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会忘记孙少安拼命劳作时的辛酸与苦闷,孙少安的命运让我内心十分苦闷,但又十分欣喜和欣慰,因为孙少安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使他的砖厂重新冒出了烟——这是多么欢喜的事啊!没有上天的宠爱,没有什么特殊的偶然。少安只有劳动人民的双手,劳动人民的思维,他在黄土地上重重地跌倒了,然后在黄土地上又坚强地站了起来。他那少见的忍耐力和顽强,不向困难低头的坚强、乐观,奋力求变的抗争精神,在生活中真实地存在着,读他,就好像我们在读自己父辈的命运,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让岁月为一代奋斗的人记录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平凡的世界》告诉我不要寄希望于奇迹,不祈求上天恩赐,更不要屈服于命运,只要努力,只要正直,就一定可以在荒芜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安慰。有了这份信念相随,我坚信,我不会再畏惧前方的学业与生活之路,我会越过苦难,勇敢地、顽强的、扎实地在理想道路上走下去。
正如,邵燕君《倾斜的文学场》所言:路遥用青春与生命写下的作品曾激励了那么多处于逆境的读者,而且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继续温暖人心。我就是那个被激励、被温暖了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