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最美事迹5篇

时间:2025-10-31 作者:pUssy

事迹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印记,也是社会进步的缩影,意义深远,通过感人事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所付出的努力与坚持,以下是400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护士最美事迹5篇,供大家参考。

护士最美事迹5篇

护士最美事迹篇1

我是急诊科一名普通护士,肩负着“120”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急救的任务,有人说:这里的工作最脏最累,吃饭没定点,困了不能睡,没有节假日,只要有人求救,哪里需要哪里去,是啊,这就是急诊!

生命第一,患者至上,急诊科工作需要人员时刻待命,只要接到120指令,必须迅速出车,记得一年冬天,接班没多久,电铃骤然响起,高速路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迅速上报,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派出两辆救护车迅速赶赴现场。时间就是生命,到达现场惨不忍睹,车两侧蜷卧着一个个呻吟的伤员,快速检诊、初步处理、迅速转运。救护车上躺着两位病人,由于巨大的恐惧不言不语;表情痛苦,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左腿严重毁损、畸形,我一边安慰患者,一边迅速为他建立两条静脉输液通路。救护车呼啸着前进,车子强烈的惯性使我很难维持平衡,突然双膝跪倒在车厢里。我强忍疼痛做完一切抢救治疗,见病人的左腿不时坠下车座,强烈的责任感使我不忍心让那个患者再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一路上我就一直半跪着,两手臂紧抱着患者的伤腿回到院内。患者被快速分流,继续接受抢救和治疗,悬着的心才稍感安慰。第二天,患者的姐姐到我们科,很感激的说;谢谢啦,你们抢救很及时,我弟弟的腿保住了,避免了被截肢的危险。我们用心为患者治疗,得到家人的肯定,内心感到无比欣慰。

淡薄宁静,无怨无悔,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用真心、爱心、同情心呵护每一位患者,在急诊科,每日面临病情危重、急、且病情复杂的就诊患者,急诊工作会出现紧张而繁乱干练作风赢得了患者的高度赞扬和周围护士姐妹的认可,为护理事业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急救是急诊室工作的重点,抢救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安危,全年120急救车救护400余人次,每次急救车来院,不论是中午还是傍晚,她以电话为令,总是匆匆放下碗筷赶到门口,早早在岗位上待命了。无数次分秒必争将病人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那是一年夏季的一天,她们接到报警说铁路三小区的公厕,有一个新生儿被扔到粪池里。当她们火速的赶到事发现场,把孩子从粪池里打捞上来后,发现孩子的嘴里塞满卫生纸,面色发青,身上满是粪水。可她顾不了太多,直接用手迅速清除小孩口腔内的杂物,改善了孩子的呼吸,然后用敷料把孩子的身体擦干净,用中单把孩子包好,急急忙忙抱起孩子送到医院,当把孩子送到医院时他的面色已经转为红润,让这个不幸的小生命感受到了人间的一丝丝温暖。

她是急诊护士,也是一名母亲。由于工作需要他经常在熟睡中被电话铃声叫醒,有时恰逢做医生的爱人值夜班,没有办法也只能把八岁的儿子独自留在家里,投入到紧张又有序的急救工作中去。有一年,二小区铁路锅炉房有人报警说,有一个工人晕倒在锅炉房顶,需要急救。她们到达现场后,望着高大十几米的房顶,心里一阵紧张。病人情况非常危险,容不得她多想,只好带着沉重的心情艰难地爬上那一节节阶梯。秋风阵阵吹来,她摇摇晃晃仿佛经历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她终于爬到了房顶,她立即给那个工人进行最有效的施救。这时119也及时赶到了,在大家一起努力下,终于把病人运到了地面,这是病人已苏醒,她一颗悬着的心也从十几米的空中落到了地面。连累带吓的她已是满身大汗,但她还是感到无比欣慰。

经她护理服务的患者及家属,总能给予不少赞誉。由于她能像亲人一样维护患者利益,耐心地为他们讲解病情、排忧解难。在日常工作中,面对从未出现过的工作量,始终以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她没有一丝怨言,心中只有“病人需要我们,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为急救的“无名氏”办欠费手续到替车祸的病人通知家属,从接诊弃婴的通报程序到给呕吐病人送纸袋和温水,从护送没有家属陪伴的病人上厕所到给儿科补液室里的孩子们张贴卡通图片……举手投足间无不体现着“人性化”、“亲情化”的服务宗旨。时刻体现着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护士最美事迹篇2

时光中会不会有永恒的感动?很多人都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有这样一位护士,她没有创造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但她用青春书写着生命的感动。她用真挚的爱心,为患者拂去满身的伤痛;她将朴素的笑容绽放,为患者增添继续前行的信心与勇气;她将青春定格在燕尾帽下,用奉献丈量着生命的长度……她,就是我院八病区护士陈女士。陈女士的勤勉奉献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她多次被评为院年度三十佳、“十佳责任护士”、“十佳优秀护士”、卫生局“先进个人”。

笑颜如花

1994年,19岁的陈女士来到了我院传染科病房。实习期间,她亲眼目睹了传染病患者承受着身体病痛和世人偏见的双重折磨,便在心底暗下决心:尽已所能关爱传染病患者,让他们能站在阳光下感受应有的温暖。刚毕业的她积极履行着诺言,对每一位患者都关爱备至;她总是带着如花的笑颜,感染每一位传染病患者。记得一位老年晚期乙肝患者,黄疸、腹水、恶液质,已近弥留。儿女们害怕传染,久久不来探望,甚至将老人的后事全部托付给医院。一天,陈女士下晚班前特地去探望被疼痛折磨得整夜未眠的老人,老人随口说了句:“几天没胃口,这会儿有碗粥喝喝就好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善良的陈女士深感老人孤苦,只是这寒冬腊月,深更半夜,食堂早已关门,到哪儿去找碗热粥呢?她犹豫了片刻,立刻骑着自行车赶到家中,花了40分钟熬好粥,将粥小心翼翼地装在保温罐里,又穿过浓浓的夜色赶回老人身边。当她将一碗热气腾腾的粥端到老人面前时,这位孤独的老人霎时泪流满面。

痛失我爱

现代医学模式,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陈女士利用一切时机如饥似渴地汲取新的护理知识。

那一年,她怀孕了。可她时常忘记自己孕妇身份,仍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大量精选书籍,孜孜不倦。长时间的劳累使她的体重从65kg下降到45kg,由于对自己的身体缺乏“照顾”,一次重感冒悄悄地埋下了梦魇。女儿出生后不久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一周岁后才能动手术。___永远忘不了那个晚上,那是她一生痛彻心扉的回忆。那天,丈夫出差不在家,她白天全力配合医生成功抢救了一名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生命,晚上回到家累得浑身散了架。她放松了高度紧张的神经,搂着孩子沉沉睡去。她实在太累了,以至于连孩子的哭闹都未能发觉,待她猛然惊醒,急望怀网中的孩子时,孩子的哭声已微弱,面色青紫。她抱着孩子做了一切努力,最终还是绝望地看着孩子在自己的怀中停止了呼吸……

让爱延续

一份爱逝去了,另一份浑厚的爱在延续,那就是对患者的爱。强忍着悲伤,小庄又回到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08年,她通过竞聘成为全院首批责任护士,担任神经内科的专职护士和带教老师。

神经内科向来以危重病人多、护理任务繁重而出名,病人昏迷、呕吐、大小便失禁、污秽满身、臭气逼人是常有的事。而她镇定自若的微笑、温暖有力的双手总会在第一时间给病人以生的希望,忙而不乱的抢救给惊慌失措的家属以支持、鼓励。

一次,一位80多岁的老人突发脑溢血,入院时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喷射状呕吐,满身都是污物,脸憋得发紫,眼看就不行了,小庄二话不说冲上前,不顾被污物喷得满身,硬往老人的嘴里塞进去两根手指,强行把呕吐物掏了出来,接着又给老人吸痰、吸氧、输液……同室的患者嫌异味大,纷纷捂住鼻子,吵着闹着要将病人拖到走廊上,老人的儿子也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小庄一面做好周围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一面端来温水给病人擦洗,接连换了四盆水才将病人浑身上下擦干净,换上干净的病员服。瘦弱的她忙得满身大汗,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一伸手,才看到自己的两根手指被咬了一排深深的牙印,正向外渗着血。病房的患者和家属感动了,再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并向她竖起了大拇指,老人的儿子也感动得哽咽了。老人出院的时候,特地给陈女士送来了一面锦旗,他动容地说“说什么、送什么都不能表达我的心情,人民医院有庄护士这样的护士,是人民医院的招牌,是咱们老百姓的福气!”

奉献最美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陈女士在神经科工作近十年了。这近十年的光阴里,长长的病房走廊、宁静的病室,到处都留下了她的汗水和足迹。第天帮病人十余次的翻身,她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每天将腰托藏在工作服下忙碌,但她从不言苦与痛,她觉得全心奉献着才是她最美丽的时刻。

扎实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让她成为了科室的“抢手货”,底,神经内科扩编,分为两个病区,两位科主任都坐到护理部请小庄跟他们走。护理网部主任说,神经内科是全院工作量大、压力大的科室,小庄一干这么多年,是时候给她缓缓了。主任急了:“质量就是生命,小庄在就是质量的保证”。面对着“争抢”,小庄温婉一笑:“主任,您放心,哪儿更需要我,我就留在哪儿。”

小庄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么多年来,她真正做到了情为病人所系。哪个病人的静脉穿刺针不好打,哪里的工作最困难,哪个床位的病人最重,护理量最大,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

陈女士的勤勉奉献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她多次被评为院年度三十佳、“十佳责任护士”、“十佳优秀护士”、卫生局“先进个人”。面对荣誉,她总是淡然一笑,她将它们化作了为患者更加热忱服务的动力。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仍怀揣着对护理工作的爱,对病人的爱,对科室、医院的爱,对卫生事业的爱远航,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青春书写更多感动生命的篇章!

护士最美事迹篇3

“阿司匹林3号床,谷维素片17号床,西比林24号床……”在病房口服药车前,xx正仔细地核对患者服药单。确认无误后,放在相应床号的格子内。有的药片一次只需吃半粒或四分之一粒,她自己买来切割器将药片分开,精确地保证药品用量…… 她每天的工作,都看似繁杂琐碎,却需要足够的细致和耐心。在xx这个后勤“管家”的管理下,神经内科42病室的药品、物质都有条不紊,为保障病人的用药安全,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撑起了坚实稳定的“大后方”。

在科室其他护士看来,说到药品管理的一套,xx的心得都可以“写本书了”。为了牢牢地把住药品的“质量关”,提高医护人员取药的效率,xx想方设法找到好点子。药品柜的门上清楚地贴着“左放”、“右取”,有效期近的放在柜子右侧,医护人员可以优先取用,避免药品过期;排列整齐的一个个药盒上,用黑笔清楚地标出药品有效期,临近有效期放在上面,还特地标出“先用”提醒医护人员,这样既能尽量避免出现药物过期而造成的浪费,又能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贵重药品柜内,一个个格子上清楚地标明床位号,每个病人的`药品放在相应床位的篮子里,甚至每支药上还标有床位,最大限度降低拿错药的风险;医生和护士找起药来也更方便,能省下不少的时间用在病人身上,减少了出错的机率,提高了病人用药的安全。

在xx看来,她稳住了药品管理这个“大后方”,就是对病人安全的最大保障。发药时,她会详细告诉病人药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如果发现医嘱的用法与药品说明书不一致,她会及时与医生核实确定后再告诉病人。

“将心比心”是xx平时在其他护士耳边“念”得最多的话。将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病人的事情永远都放在第一位,急病人之所急。

一天早晨,一个脑梗塞的病人急需用尿激酶溶栓,超过4-6小时就会错过最佳溶栓时期。然而,这类药属于贵重药,科室无备用,病人又不能等到中午药房统一送药。xx一接到医嘱,就赶紧下楼去药房联系取药,但正值电梯使用高峰期,可能十多分钟都等不到。另一边病人却急等着用药,年近50岁的她急急忙忙从十二楼跑到负一楼药房,拿到药后又一层层爬上来,到达病房后已经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终于及时给病人用上了药。类似这样的事情,xx来已经习以为常。

除了药品管理有自己的一套,xx在管理物质方面也颇有心得,“脑袋里有一本帐”。每天一上班,她都会仔细看看每个病人的治疗单,大致估计一天所需要的物质,如留置针、胃管、注射器等等,根据病人治疗的需要及时调整,保障医护人员有充足的物质用,而又尽量不造成浪费。下班前,她也会预留出晚上需要的物质,为晚夜班做好充足准备,避免用时不够临时去其他科借而耽误时间。每个月的物质计划,都是她提前制作出来,每次都不多不少十分精确。而她,为了让护士先用电脑,每次都是等其他人下班后才利用晚上的时间加班赶作科室所用物质的请领单。

说到物质管理,她为了方便护士,更方便病人,有着自己太多的“小聪明” 如:科室发热病人多,要用冰敷的也多,过去都是到供应室提冰块装进冰袋给病人用,这样既费进又费力,弄得不好,水还会漏到病人床上。而细心的她在药房拿药时就发现药房有药品运输中所用的冰袋,她就拿回病房放至冻柜,有了这些冰袋发热病人就能及时又方便的做冰敷。

“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既然做了护士,就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十余年来,xx这个幕后一直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后勤“管家”,心里一直装着病人,努力为医护人员救治病人提供最好的后勤条。

护士最美事迹篇4

xxx,女,31岁,现任精神病医院急诊病区护士长。自踏入xxxx医院那天起就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在这个特殊的护理岗位上,她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呵护每一位精神病患者,在她的精心护理下,一个个精神病患者得以康复,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重燃生活的希望。

精神科病区都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收治的大部分是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伴有精神症状的酒依赖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他们发病时,常伴有幻听、幻视、妄想、突发性冲动、重度抑郁、精神恍惚等症状,经常拒绝治疗、拒绝吃药,甚至辱骂、踢打医生和护士。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护理工作的辛苦和特殊可想而知。值班护士随时要巡视病房,平时就坚守在病区的走廊上,每隔十五分钟巡视一次病房,如果有特殊的“三防”(防自杀、防冲动伤人、防走失)病人,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睡眠情况、躯体状况、有没有自杀轻生等异常情况,并且要随时记录。曾经有一位流浪的中年男子被救助站送到病区时满脸污垢,头发粘结在一起,留着长长的辫子遮蔽了五官,全身的衣服已经分辨不出颜色并散发出浓烈异味,病区的其他患者见了都退避三舍,她却毫不犹豫的拉起患者的手,一边安慰一边安排病区的男护带其去洗澡后为患者换上干净的衣物,与其他护士为其修剪了头发、指甲等,当患者看着镜子里焕然一新的自己时开心的笑了,这时王晓丽也笑了,笑的那么单纯,笑的那么满足。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总有回报,几年来她多次在护理医疗演讲比赛中获得大奖,20xx年被医院评为“优秀带教”,20xx年当选为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勉西精神病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精神科的护理管理工作是对她工作能力的新挑战,她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而且从普通护理岗位走向科室护理管理岗位,在提升自我中实现了质的飞跃。

记得有一位14岁小患者,入院前无故发脾气、摔东西,后被家人强制送到医院治疗。小小年纪在面对医院这个陌生而封闭的环境时,他不配合治疗,常常存在暴力行为、殴打他人、企图外逃等极端行为,作为护士长的王晓丽没有畏惧,带领科室姐妹们耐心的劝导、照顾,就像对待自己的小弟弟一样。由于病情反复,在照顾中她被小患者抓伤,在患者病情加重需要她百般照顾的同时,她的小孩又在家生病高烧不退,也需要她陪伴和照料。面对工作和家庭的选择,她忍痛选择了病人,依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加细心的照顾患者。慢慢的这位小患者接受了她们,也像家人一样信任、依靠她们。等这位患者出院时对王晓丽说:“姐姐,谢谢你们,我一定好好上学,将来回来看望你们。”

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社会的歧视,家庭的抛弃让他们的心灵备受摧残,这些对精神科护理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王晓丽深知这一点,她细心梳理日常工作中每一个环节,因人因病而异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工作计划,用耐心帮助他们提高基本生活技能,用责任心去认真落实各项制度,用精心去护理每位患者,待患者如亲人,促进疾病康复。她,是精神科护士的榜样,用自己的执着在这平凡而又特殊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以高度的责任感,满腔的热情,无私的爱为患者开拓一片心灵的绿地。

护士最美事迹篇5

平凡演绎无限感动,奉献谱写生命赞歌,在我院开展“护理感动式服务”的工作中,我在科室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帮助下,以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亲情式的护患沟通能力,立足岗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敬业奉献,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践行着“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

我是康复理疗科一名普通的护士,每天面对着打针、发药、铺床、输液、记录...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奔忙与不息,重复与繁琐,在平常工作中,我深入感知“仁爱、奉献、责任、病人至上”的核心理念。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严谨无菌观念及慎独精神,认真学习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和工作流程,把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工作的每个细节,使每一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从生活护理到专科操作,从健康到心理护理,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亲人般的体贴。实现了让康复护理更贴近患者,病房更贴近社会,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质服务承诺。护理岗位的点点滴滴,让我在迎来送往的`坚守中,不言弃,不言累,把每一次平凡的工作重复好,用心承载着责任和使命,用爱感受着温馨与收获。

关爱孤寡老人温暖与爱同行

记得前不久,科室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老人躬着腰,手里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头发乱蓬蓬的,衣衫褴褛,浑身散发着异味,老人自理能力很差,必须有人悉心的照顾。在得知病人无儿无女,无人护理的情况下,我主动请缨担负起照顾老人生活的重担,洗头、刮胡子、剪指甲、洗衣服、打水、买饭……自住院以来,我和护士姐妹们日夜守护在老人床前,不嫌脏,不嫌累,像亲人一般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尤其是那段时间,天气异常炎热,老人行动不便,衣服异味,无生活洗刷用品,面对生活拮据的病人,我们不但全力为老人进行康复治疗,还主动为患者捐款献爱心,带着全体医护人员的温暖和祝福,给老人买来新衣服、毛巾、脸盆等生活用品,我更是想尽一切办法的照料好老人。康复护理一段时间后,老人恢复的很不错,由刚来时的沉默寡言到能与医护人员、病友拉拉家常;由步履蹒跚到甩掉拐杖。出院时,老人拉着我的手激动的说“闺女,谢谢你,谢谢你们大家……”老人言语不多,从他的眼神中,我读出了感动与真诚。在老人看来,他甩掉的不仅仅是困扰了多年的痛疾,更是思想上的包袱,我们如同他的一群“儿女”,有人陪着、有人打水、有人洗衣、有人送饭……

虽然没有儿女的照顾,他却感受到了无限的亲情和大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是啊,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患者满满的感动与信任,才是我们护理工作最好的荣誉与褒奖。

急在分秒之间救在生死边缘

前几天,我和往常一样,从病房巡视出来,看见走廊有一位家属搀扶着患者走路锻炼,我刚叮嘱完就听见家属急促的呼救声:“护士,护士,救人……”我急忙跑过去检查发现患者意识丧失,凝视,叫之不应,全身强直,口角抽搐,是癫痫发作的症状,于是,我赶紧叫来医生和护士长,让家属扶住患者,由于患者还在抽搐,我立即将一块包有纱布的压舌板垫在上下磨齿之间,几个人顺势把患者抬到就近的病床上,用软枕保护病人颈椎和头部,使其偏向一侧,解开患者衣领和腰带,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给予抗惊厥药物……经过全体医护人员一系列急速抢救后,患者面色转为红润,渐渐恢复意识,逐渐清醒过来,生命体征平稳,脱离了危险。当患者家属得知病人已转危为安,见到擦着汗的我,感激地说“谢谢你,护士,要不是你,我妈妈真不知道是什么结果啊!”我微笑着说“应该的,救死扶伤是我们医护人员的职责,只要病人平安,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这一刻我突然感到所有的疲劳都化为了乌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危急时刻必争分夺秒,救死扶伤必全力以赴,一个人再完美,也就是一滴水;一个高效的团队,就是汪洋大海。在患者康复的笑容里我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在患者家属感动的泪水中我读懂了平凡的魅力。

守护生命旅途的平凡,我没有理由去抱怨护理工作的苦和累,每天依旧穿梭在病房,默默忙碌在护理的工作岗位上,在苦中呵护着生命,在累中践行着诺言,用心创造感动,用爱传递真情。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努力工作的背后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曾先后获得“5.12国际护士节演讲比赛一等奖”、“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但医学的殿堂永无止境,爱心相连,护理工作永远在路上。细微显真情,平凡塑仁心,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勤勉工作,不断鞭策自己并充实能量,提高自身素质与护理水平,以“仁爱、奉献、责任、病人至上”为己任更好的服务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