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强调批判性思维的教案能够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判断力和分析能力,一份灵活的教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确保教学的适应性,下面是400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拓展课教案参考6篇,感谢您的参阅。
拓展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回顾本组课文,找出其中的重点语句进行交流,以及从中受到。
(2)回顾其他方面的学习收获。
(3)读背名言、谚语,引导学生做一个坚强、努力的生活有心人。
(4)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故事的原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摘抄、读背、交流几个步骤交流学习所得。
(2)通过自读自悟,体会这些名言中蕴含的哲理。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从成语故事中得到的体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做一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学习重难点:
1.读背名言、谚语
2. 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故事的原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课题
在生活中有时一件小事、一幅漫画、一次活动、一张照片、甚至一句话都会使人获得启示。本组课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篇课文都通过一些重点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感受,讲出了作者受到的启发。这些句子给我们的生活又带来了哪些启示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
二、明确交流要求
1. 阅读交流平台,谈谈要求。
2. 和同学交流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到的类似语句。
三、 回顾课文,选择供交流的课文,分组交流。
1. 选择一篇印象深或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要内容以及所得到的启示。
2. 按所选课不同,分小组交流。
3. 各自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交流重点词句给自己的启示。
4. 联系生活实际,再次谈体会。
四、 布置作业:
摘抄重点句段,并写写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第二课时
一、 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初读这些名言警句,注意读准字音,理解意思。
(1)指名读,及时正音,再自由读。
(2)了解这些名言警句的含义。
(3)小组比赛读,说说发现了什么?
2. 练读
学生熟练的朗读名言警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
3.背诵
三、学习成语故事
1.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3.了解寓意。
4.作业。
背诵名言警句;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拓展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3、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老师直接宣布课题。 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怎样读出一个多位数?引导学生说方法。
读出下列各数:
3240581、807030、12000800、324600 、32000748 、
70000、4050000、2065003 、100005、3602000 、260400
3、怎样写多位数?引导学生说方法。
写出下列各数:
一千零三万零七百 一亿五千八百零九万 四百五十亿三千万三千 八百万零三十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引导学生说方法。
比较下列各数:
98965( )100000 410200( )409300
72605( )102800 38456( )38546
4、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引导学生说方法。
用万作单位完成下列各题。
50000 40530000 60926000 550300
83460 6098000 50608091 30030000
三、练习内容
填空:
1、( )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 )是一千万;1个千万是( )个百万; 7个十万是( )万。
2、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第八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
3、4800300是( )位数, 最高位是( );“8”在( )位上, 表示8个( ), “3”表示( )。
4、由4个千万、3个百组成的数 写作( ); 读作( ); 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等于( )。
5、50048060≈( )万;读作( );它由( )、( )、( )、( )组成。还可以说是( )个万,( )个一组成的。
选择:
1、与百万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
a、十万位和万位 b、千万位和十万位 c、千万位和亿位
2、80010600读作( )
a、八千万零一万零六百 b、八千零零一万零六百 c、八千零一万零六百
3、九万零八十 写作( )
a、90000080 b、 90080 c、 9080
4、求近似数 996000( )
a、≈100万 b、=100万 c、≈100
5、9500400( )9499090
a、 t; b、 = c、 >
判断
1、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六位数是111111。 ( )
2、3062000 只读一个零;而4009000则一个零也不读。 ( )
3、8987652 > 8987562 ( )
4、998000 ≈ 99 万 4090000 ≈ 409 万 ( )
5、4295600米 ≈ 430万米 ( )
小组合作学习:
看那个组写得又对又快又全。用四个6和三个0,按要求组成7位数:
竞赛题:看谁的脑筋转得快!
1、 0、1、2、3、4、5、6、7,组成的最大七位数是( ); 组成的最小七位数是( )。
2、在 1234 这个数前面加上0、9、8可以组成( )个数,分别是( ); 其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考考你!
1、某市原来电话号码是6位数的,想一想把六位的电话号码写成数,最大是( ),最小是( )。
2、现在我市电话号码是7位数,想一想把七位的电话号码写成数,最大是( ),最小是( )。
四、小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拓展课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学习,交流读书方法。
2、积累珍惜资源,维护环境的标语。
3、学习成语故事,积累成语。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教师:请同学们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2、同学自由读对话。
3、同学畅谈自身的发现,教师规定同学发言的内容:假如能联系实际,深入考虑,不只能协助你读懂文章,还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4、从本组课文中选择典型的句段,体会这种读书方法的作用。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的`关于珍惜资源,维护环境的标语。
2、在小组里交流哪些标语你读懂了。
3、指名说说标语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拨引导。
4、这些标语写的好不好?好在哪里?(凝练、通俗、琅琅上口。)
5、你还知道哪些比较好的关于环境维护的标语?
6、读读背背好的标语。
三、成语故事
1、自由读一读。
2、概括故事内容,同位互说,全班交流。
3、齐读最后一段,你认为晋文公这样论功行赏有道理吗?
4、“竭泽而渔”现在多用来比喻什么?
5、这个成语对你有什么启发?(小组交流指名说。)
四、安排作业
1、将竭泽而渔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标语和成语故事,与同学交流。
拓展课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同学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回顾“词语盘点”
1.同学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誊写竞赛,引导同学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同学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效果加以展示.
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俺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俺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同学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b.尝试理解:同学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诵名言.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同学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同学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俺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胜利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
5.鼓励同学课后将自身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拓展课教案篇5
【教材分析】
?回顾·拓展二》配合本组课文的学习内容,结合课内外学习资源,在回顾与拓展中积累语言,学会表达方法,感悟锤炼语言之重要性。要用联系的方法来教学“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联系已学课文,联系自己的习作,联系读过的诗文来体会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积累表达乡思的诗句。目的是使学生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趣味语文”讲的是唐代诗人贾岛作诗琢字炼句的故事,使学生通过读故事,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为了让学生读懂故事,可以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整首诗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意境中理解为什么用“敲”字好。以帮助学生树立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的意识,并养成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会推敲词句的好习惯。
【设计理念】
围绕“月是故乡明”这一,架起时空的桥,让学生浸润在古今思乡诗文中,读读相关的段落或句子,读读“趣味语文”,谈谈表达方法,体验浓浓的乡情。让学生与文字对话,与同伴对话,在交流中沟通,在倾听中欣赏,在展示中学习,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2、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自主阅读“趣味语文”,并能说出“趣”在哪里。体会锤炼文字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难点】
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口语,能联系实际来说说自己是怎么表达情感的。
【教学准备】
对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系统梳理小结。
收集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歌曲及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回顾·拓展二(板书课题:回顾·拓展二)
二、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1、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⑵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⑶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⑷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⑸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⑹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知道都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的呢?
(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谈表达方法,读相关句段,这样做一是避免交流时语言枯燥,二是与文章紧密联系,加深对表达方法的体会。
过渡: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一篇篇,向我们诉说着思念家乡的情怀!家乡,真是人们心中扯不断的牵挂呀!请同学们默读本组的几篇课文,说说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三、回顾课文,交流互动
1、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
2、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3、小组派代表发言:
⑴ 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⑵ 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4、小结:
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5、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整体回顾中进一步提炼表达方式,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一个基础;结合习作交流自己和同学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在言语实践中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一、背诵古诗词,激活积累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三首,请大家先来背诵一遍。
二、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1、积累“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⑴ 请大家反复读这些诗句,想想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说说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如“故乡情”“浮云”“游子”“他乡”“家在梦中”“人在天涯”“明月”等词,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思乡、思友之情。)
⑵ 熟读成诵。
⑶ 引入部分原诗朗读,鼓励学生搜集原诗读读背背。
通过自读感悟,诵读体会,以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
2、课外拓展:
⑴ 千百年来,描写思念家乡的好诗句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一起交流交流你课外收集到的描写思乡情的诗文。
⑵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三、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1、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3、引入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整首诗,以理解为什么用“敲”字好。
4、这样的趣味语文故事还有很多,把你知道的讲给大家听。
让学生自己熟读感悟,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
拓展课教案篇6
1、通过本次观察与体验活动,让幼儿对怀孕这一现象有初步的认识;学习表达爱的技能,激发幼儿对他人的爱。
2、为幼儿创设多项交流活动,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在分组活动中,巩固幼儿有规律的排序,同时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1、四维彩超录象、图片。
2、袋子若干,材料纸、笔、珠子等。
一、感受爱。
1、情景设置:我来帮助你。
老师提问:“小朋友,你们想一想,(出示想的图画)我为什么要帮助朱老师呢?”
老师:“你们还没有出生之前也是在妈妈的肚子里的,那么想知道你在妈妈肚子里的样子吗?”
2、看四维彩超录像,让幼儿了解胎儿在母亲怀里的生长过程。幼儿看完后向朱老师提问,朱老师解答,同时请幼儿触摸、听她的肚子。
老师提问:
(1)朱老师,你吃饭和睡觉还和以前一样吗?
(2)你的宝宝什么时候出生?
(3)你为她准备了什么?
二、体验爱。
1、体验母亲怀孕的感受,幼儿分别做不同的事。
老师:“朱老师的肚子,她走路和做事时什么样的感觉呢?那我们把袋子系在腰间来体验一下吧。”
幼儿分成四组体验:
(1)小朋友在座位上脱鞋、穿鞋。
(2)请幼儿到楼下去取东西。
(3)请幼儿帮助整理衣物、图书、玩具。
(4)请幼儿扫地。
2、引导幼儿进行多项交流活动。
(1)老师:“那么有什么感觉?做事方便吗?朱老师你怀孕有多久了?体重增加了多少?”教师与朱老师、幼儿交流体验后的感受。
(2)幼儿与周围的老师进行交流,问她们怀孕时的感受。
(3)引导幼儿与“自己的宝宝”对话。
三、表达爱。
1、向妈妈表达爱。
老师:“小朋友的妈妈是很辛苦的,妈妈为了你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许多的爱,那你们爱妈妈吗?你们想对妈妈说句什么话?(出示说的图画)表达爱除了可以用嘴巴说,还可以用行动来表达你的爱,你们会在什么时候(出示时钟的图画)为妈妈做什么事呢?”幼儿一边说一边进行情境表演。
2、向老师表达爱。
老师:“朱老师你怀孕了,你这么辛苦,可是还坚持来给小朋友上课,为什么呀/小朋友,你们爱朱老师吗?你们爱我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老师表达爱。
(1)老师:“还有一位老师说很爱小朋友,很想小朋友,你们猜猜她是谁?”幼儿看录象:杨老师快生宝宝了。
老师:“你们想杨老师吗?那你们想怎样表达对她的爱呢?”(出示手的图画)
(2)幼儿分组制作礼物:
(a)宝宝的衣服。
(b)宝宝的拖鞋。
(c)宝宝的项链。
(d)宝宝的小手帕。
爱离孩子们已经越来越远了,孩子们被大人的爱包得水泄不通,不懂得怎样去同情、关心别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在生活中也缺乏谦让、友爱、团结的精神,常常为了玩具你争我夺,不会谦让。可孩子们总会长大,总会离开父母筑造的窝,他们要生存,不仅靠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同情、关爱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幼儿教师,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幼儿目标之一,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把握的契机,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小百科:爱是指喜欢达到很深的程度,继而人为之付出的感情。是指人类主动给予的或自觉期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